[发明专利]一种新霉素精制岗位投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93082.9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6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覃清华;杨本林;李恒;孙苏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3/06;B01F15/02;C07H15/232;C07H1/0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霉素 精制 岗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新霉素精制岗位投碳装置。
背景技术
硫酸新霉素成品对外观颜色有严格的规定,在新霉素提取精制工段的生产中,新霉素碱经与稀硫酸成盐后,转盐液的颜色会深浅不一,这时需要向转盐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让它们充分均匀混合,以达到对转盐液脱色的目的。
现在,投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将盛装在塑料袋中的活性炭直接投入转盐罐中,这样做有两大弊端,投入转盐罐中的活性炭会结成团,漂浮在转盐液上,不能和转盐液充分混合,这样存在会造成一定量的活性炭浪费的问题,同时向转盐罐中倾倒活性炭时会产生大量的活性炭粉尘飞扬,弥漫在空气中,存在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不利、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破坏的问题;第二种方式是将活性炭加入到一个敞开式的料斗中,给转盐罐施予真空,将活性炭通过管道吸入到转盐液中,在搅拌的作用下,将吸入的活性炭搅散使其与转盐液充分混合,这样做虽然活性炭得到了充分利用,但依然没有解决倾倒活性炭时粉尘飞扬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新霉素精制岗位投碳装置,其能解决活性炭和转盐液不能充分混合和活性炭粉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飞扬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霉素精制岗位投碳装置,它包括转盐罐,转盐罐内设有搅拌棒,搅拌棒的一端与电机相连,转盐罐通过通管与投炭口的底端相连,料斗的顶端与管道相连。
所述转盐罐罐口处设有两个开口,搅拌棒通过罐口上一个开口与电机相连,通管的一端通过罐口上的另一个开口插入转盐罐内。
所述投炭口下部为漏斗状。
所述管道分为主管道、排污管道和排气管道,主管道中间内部设有轴流风机,尾部与位于竖直方向上的排气管道和排污管道相连通。
所述排气管道位于排污管道的上部,其内部设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与自来水管道连通。
本发明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采用了在投碳口处增加粉尘处理设施的结构,能方便、安全地实现活性炭粉尘的处理和排放,改善了粉尘到处飞扬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破坏电器设备的情况,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霉素精制岗位投碳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转盐罐1,转盐罐1内设有搅拌棒2,搅拌棒2的一端与电机3相连,转盐罐1通过通管4与投炭口5的底端相连,料斗12的顶端与管道6相连。转盐罐1罐口处设有两个开口,搅拌棒2通过罐口上一个开口与电机3相连,通管4的一端通过罐口上的另一个开口插入转盐罐1内。投炭口5下部为漏斗状。管道6分为主管道7、排污管道8和排气管道9,主管道7中间内部设有轴流风机10,尾部与位于竖直方向上的排气管道9和排污管道8相连通。排气管道9位于排污管道8的上部,其内部设有喷淋装置11,喷淋装置11与自来水管道连通。
采用上述结构时,在投炭前给转盐罐施予真空,开启轴流风机,开启喷淋装置,此时料斗内处于相对的负压状态,料斗内的气流就形成了一个从投炭口进入,从排气口排出的固定流向。投炭时,将活性炭从投炭口加入,打开投炭料斗与转盐罐之间的连接阀门,活性炭就会被吸入到转盐罐内,在搅拌的作用下,活性炭被搅散并与转盐液充分混合,而投炭时产生的粉尘随着气流的方向运动,在喷淋的作用下,空气中的粉尘被水吸收,并被集中收集起来,输送到环保站进行环保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30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