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茶树酸性土壤硒元素生物利用度根生多微生物硒肥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3689.7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5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梁树森;姚自鸣;王广仪;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树森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7321 安徽省六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茶树 酸性 土壤 元素 生物 利用 度根生多 微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肥料,具体是一种提高茶树酸性土壤硒元素生物利用度根生多微生物硒肥。
背景技术
茶,古往今来就是我国人民重要的饮品。“饮食”,“饮”为“食”之先,现代社会虽饮品类繁多,但仍有80%以上的国人以饮茶为主,茶饮具有其它饮料不可替代的多种营养素,它能调节人体液酸碱平衡,清除人体自由基及抗血凝,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兴奋中枢神经,抗疲劳、抗衰老等诸多保健功效,这是其他饮品所不及的。给茶叶补硒研究证明会激活茶叶更多的功能性营养素的生成和聚积。
研究表明硒是人体必须的重要生命元素,是人和动植体最重要的抗氧化元素,有很强的解毒、排毒功能。癌症、肝病、必脑血管疾病均与缺硒有关,硒还能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我国有72%的国土缺硒,依赖这些国土生产出来的家产品、动植物产品,至少有80%缺硒或贫硒,同理会导致我国有2/3以上人口日摄入硒量达不到WHO推荐的最低标准50μg/人,专家呼吁“全民补硒,刻不容缓”。
一种茶树必须的立地条件为酸性土壤,大多数茶园为红黄壤性pH6.5~4.5之间,在酸性土壤环境常以硒难溶解的碱式亚硒酸铁被固定存在,不易被植物根系吸收和利用,所以茶叶普遍缺硒(除天然富硒带的砼叶例外)要生产富有机硒功能性营养茶叶,就必须解决把无机硒转化成小分子生物有机硒作为茶树肥料,茶树才能很好吸收和利用,提高硒在酸性土壤的生物利度,生产出高档富有机硒功能性营养茶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茶树酸性土壤硒元素生物利用度根生多微生物硒肥通过沼液大菌落有益菌团,在厌氧条件下添加水溶性碳源和水溶性氮源,再添加含硒元素的矿粉、绿色木霉菌液进行发酵,得到有机的硒肥,施于茶树根部,起到生产富硒茶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茶树酸性土壤硒元素生物利用度根生多微生物硒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沼液 50~75
水溶性碳源 20~45
水溶性氮源 1-2
含有硒等微量元素的矿石粉 5~10
绿色木霉菌液,含菌数106-8个/mL 5~10;
所述的硒肥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将除绿色木霉菌液以外的各原料混合,在25~32℃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发酵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搅拌,使所有添加物混合,生化反应充分;生化反应时间8~10天;然后,加入绿色木霉菌液,充分与原生化反应液搅拌混合,在20~28℃条件下继续厌氧发酵反应5~7天,即可开罐,经过对生化菌液灭活钝化过滤后分装使用。
所述的水溶性碳源为废糖浆,水溶氮源为动物血。
所述的沼液中含有凹坑无梗囊霉、双网无梗囊霉、微丛球囊霉、明珠囊霉等平均1100—2000孢子/ml。
含有硒等微量元素的矿石粉是指含有硒及锌、铁、锰、钙、铜、镁、钼、铬、硅、锗、钒、镍、钴、钾、钠等几十种微量元素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矿石粉。
所述天然绿色木霉菌液,是在收集修剪后的茶树枯枝叶叠堆在28~37℃,温度在95%山林环境下,让天然绿色木霉孢子着床繁殖后浸取孢子液。
所述根生多微生物硒肥,其有机硒含量≥0.4~0.5mg/kg。
本发明通过沼气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中益生菌团,在水溶性的碳、氮适宜比例条件下,投入富含硒和多种微量元素矿石粉,在大量有益微生物菌团快速繁殖下,降解、吸收、消化以无机态存在的硒等微宏量元素,使其成为生命生理活动中的有机结合态硒等,使无机态的硒等微宏量元素进行一次生命转化。再通过已获得生化营养基二次接种由茶树枯枝叶培养获取的绿色木霉菌种,提供适宜温度条件让其快速繁殖,让残余的无机态的等微量元素二次生命转化,让无机态的硒等微宏量元素极大的提高了生物利用度,从而克服了酸性土壤有机固定硒元素的制约,施用在茶叶上可以提高茶叶对硒的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制备的硒肥,按5kg/亩生化母液,在茶树根际周围破土10~15cm,直接将生化母液稀释液喷浇在根系上和根系分布的土壤中。该生物硒肥经过分析含有大量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中,产生及必要的各种氨基酸、酶、有机酸、维生素、生物素、干扰素等有益生命活性因子。使茶叶硒总量由对照贫硒(120μg/kg)提高到富硒,有机硒达到180μg/kg,提高60%,其它营养素和矿物元素有近八成要素含量比现有国内名茶网上发布的营养要素含量极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树森,未经梁树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36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