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水稻苗期低温耐性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94047.9 申请日: 2012-11-28
公开(公告)号: CN102960151A 公开(公告)日: 2013-03-13
发明(设计)人: 邵国胜;向丹;沈希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16/00
代理公司: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代理人: 吴秉中
地址: 310006 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提高 水稻 苗期 低温 耐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水稻苗期低温耐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其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限制因素之一。水稻作为一种亚热带起源的湿生植物,由于缺乏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就会受到伤害,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在我国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粮食生产上的一大优势,栽培历史悠久。在四大粮食作物中,水稻的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由于水稻分布范围广,栽培面积大,加上世界人口的增长,对粮食需求量日益增加,水稻连作面积的增大和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向高海拔地区推广,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使冷害发生机率增加。世界上很多种稻国家报道均有冷害发生。我国水稻冷害的主要有:一、春季冷害,2、3月份是华南早稻播种育秧季节,而此时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与海上移来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急剧降温或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容易造成早稻烂秧。3、4月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播种育秧季节,此时冷暖空气交替频繁,也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造成早稻烂秧。二、夏季冷害,东北地区地处我国的边睡,由于纬度较高,大陆季风气候明显,各年的天气气候情况变化较大,热量条件不很稳定,有些年份水稻生育期内会遇到低温天气,常因热量不足而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三、秋季冷害,每年秋季寒露节气前后,正值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此时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资源都较为丰富,有利于双季稻的生产。但由于季风的影响,春季常受寒潮侵袭,造成有些年份不同程度的春寒而引起烂秧死苗。水稻低温冷害,症状秧苗期受低温毒害后,全株叶色转黄,植株下部产生黄叶,有的叶片呈现褐色,部分叶片现白色或黄色至黄白色横条斑,俗称“节节黄”或“节节白”。在2-3叶苗期遇有日均气温持续低于12℃,易产生烂秧。孕穗期冷害降低颖花数,幼穗发育受抑制。开花期冷害常导致不育,即出现受精障碍。低温常开花期延迟,成熟期推迟,造成成熟不良。成熟期冷害谷粒伸长变慢,遭受霜冻时,成熟进程停止,千粒重下降,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据此,抵御和提高水稻低温耐性亟待解决。

针对当前水稻低温冷害日益严重的现状,国内开展了大量有关水稻低温耐性品种的筛选和农艺栽培技术研究。水稻对低温的耐性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是水稻低温耐性品种筛选的本质和基础。然水稻低温耐性品种间差异并非稳定、持久的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逆境胁迫下的生理代谢途径密切相关,甚至是这些代谢途径决定了这种差异,如逆境预胁迫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稻对低温的耐性。当然对低温耐性品种的筛选并没有把上述因素考虑在内,因此筛选出来的低温耐性品种往往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甚至年度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当前生产上,国内外还没有任何一个水稻品种可以广泛用于低温环境生产。

水稻对低温毒害抵御能力的强弱是影响水稻低温耐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农艺栽培技术措施进行水稻逆境预胁迫来增强水稻低温低温耐性是有其理论基础的。故当前有关通过稻田肥水调控、水稻地膜覆盖、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途径来提高水稻低温耐性的研究在国内外广泛开展。肥水调控是通过合理施肥和水分灌溉技术来降低水稻低温毒害,其中灌水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一般采取夜灌日排的方法,傍晚灌水保温,对于大面积水稻栽培增加了大量工作量,而且对于水资源日益严峻的我国北方地区以及一些南方干旱地域或者一些季节性缺水的地域是不现实的,同时夜灌日排容易降低稻田土壤肥力不利于水稻生长,其利用价值十分有限。采用地膜覆盖,有利于育苗短期的低温防御,但并不能长远的抵御低温毒害,比如在分蘖和灌浆期低温其后来临,大面积的覆盖膜不太现实,同时盖膜会严重影响水稻光合作用,严重损害水稻生长和影响稻米产量。叶面喷施植物生长激素可以提高水稻低温耐性,但是在提高水稻低温耐性的同时植物生长激素调控着水稻其他方面的生理生长,如,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早熟等等会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在实际研究和生产中是切实不可行的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40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