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奶蛋白基天然果蔬保鲜被膜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95331.8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3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和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国荣 |
主分类号: | A23B7/16 | 分类号: | A23B7/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互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4 | 代理人: | 鲍子玉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安***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奶 蛋白 天然 保鲜 被膜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蔬保鲜被膜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牛奶蛋白基天然果蔬保鲜被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果蔬采摘后,为消除农残,提高果蔬商品品质及果蔬保质期,要对果蔬进行清洗、分级、保鲜及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在美国和欧洲,鲜食果蔬的商品化处理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而果蔬保鲜被膜剂(可食用被膜剂)是果蔬商品化处理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果蔬保鲜剂。它可涂敷在柑桔、苹果等果实表面,形成薄膜,以抑制果实呼吸,防止内部水分蒸发,抵御微生物侵入。同时改善外观,提高商品价值,延长果蔬货架期。
我国是世界果蔬生产第一大国,2008年我国水果总产量已经达到18142万吨。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意识的提高,我国从事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的企业愈来愈多,果蔬保鲜被膜剂在柑桔、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过程中使用愈来愈普遍。随着需求的增加,目前国内果蔬保鲜被膜剂生产厂家也逐渐增多。但技术水平、可食用性及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工合成果蔬保鲜被膜剂比例偏高,虽然部分厂家也用天然原料制成果蔬保鲜被膜剂,但在生产过程当中仍离不开吗啉脂肪酸盐作为天然蜡类的乳化剂或用异丙醇、硅烷偶联剂、聚二甲基硅氧烷等有一定毒性的化学溶剂。以利用吗啉肪酸盐作为天然树脂类果蔬保鲜被膜剂的乳化剂是一项曾经在国内外被广为采用的传统工艺。尽管吗啉肪酸盐果蜡是目前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见GB 12489-1990),但由于吗啉具有一定毒性,在部份国家(特别是欧洲发达国家)已成禁用产品。
经对现有文献检索发现的相近专利有:1)专利申请号:90107748.8发明名称:果蔬涂料保鲜剂及其制取方法,该专利用吓、蟹头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加一氯醋酸、乙醛酸、硼氢化钾及乳化蜡等制成复合保鲜剂,该保鲜剂不符合GB2760食品卫生要求,食品安全性差。2)中国专利号:CN02131054.8,发明名称:木质素果蔬保鲜膜及保鲜方法,该专利技术是利用纸厂、糠醛厂排除的废料,经加工成木质素溶液,再与交联剂、壳聚糖、胶原蛋白混合成成膜剂、用于果蔬保鲜。但是由于木质素是由非蜡成分制作的保鲜液,相对于果蔬保鲜蜡液,它对果蔬表皮脂质较多的果蔬,如苹果、梨、柑桔等包被效果稍差。这主要是由于表皮脂质较多的物质浸润性较差。3)中国专利号:CN200510042969.6,发明名称:纳米硅基养化物(SIOX)保鲜果蜡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主要使用原蜡;乙醇或异丙醇;丙二醇或丙三醇、吐温;纳米硅基养化物(SIOX),硅烷偶联剂、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酸度调节剂等制作果蔬蜡液。该专利不仅配方复杂,对乳化要求高,而且部分原料使用不符合欧美食品卫生要求。4)专利申请号:200710040473.4,发明名称:虫胶保鲜果蜡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用脱蜡漂白虫胶、聚二甲基硅氧烷及氨水溶解制成保鲜膜,由该专利制成的果蜡,食品安全性差(聚二甲基硅氧烷及氨水不能用于满足欧洲CE标准的有机农产品保鲜),使用后果蔬光泽持久性差,温度、湿度较高时使用,果蔬表面易产生白点,严重降低果疏产品商品价值。5)专利申请号:200810054070.X发明名称:果蔬涂膜保鲜果蜡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用吗啉、紫胶、丙二醇、氨水制成果蔬涂膜保鲜果蜡,由于该果蜡含吗啉及氨水食品安全性差,不能满足水果出口保鲜需要。6)专利申请号:200810069084.9发明名称:刺梨涂膜保鲜剂制备及低温保鲜的配套方法, 该专利用海藻酸钠、琼脂、罗望子胶、瓜尔胶、蔗糖脂肪酸酯、丙酸钙、甲基环丙烯、基因诱导剂胺鲜脂制成刺梨涂膜保鲜剂,该保鲜剂含欧盟及美国明令禁止的基因诱导剂,适用范围狭窄,仅适用于刺梨保鲜,且必须与低温库配合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增加被膜剂的气调性、抑制水分散失、增强蜡膜光泽持久性及耐候性,符合食品绿色安全要求和机械化涂抹保鲜的牛奶蛋白基天然果蔬保鲜被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完整技术方案是,一种牛奶蛋白基天然果蔬保鲜被膜剂,主要包括如下成分:食用植物油酸、松香甘油脂、牛奶蛋白、酸碱调节剂,食品级紫胶、蔗糖、维生素C、食用乙醇、水。
优选的,所述食用植物油酸为食用菜籽油酸。
所述酸碱调节剂为食品级氢氧化钠。
可选的,按重量百分比主要成份的含量如下:食用植物油酸1-5%、松香甘油脂1-5%、牛奶蛋白1-10%、酸碱调节剂0.5-6%,食品级紫胶3-19%、蔗糖0.5-5%、维生素C1%、食用乙醇1-12%、水7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国荣,未经和国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53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