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线圈及其骨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5577.5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0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8 | 分类号: | H02K1/18;H02K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晨光;魏晓波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线圈 及其 骨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线圈及其骨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步进电机以其良好的驱动性能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空调变频技术领域,步进电机作为电子膨胀阀核心构件,其线圈罩装在阀体的外侧,线圈与阀体内的转子构成电机;工作过程中,通过电机转子带动阀体内部阀杆动作实现开度的调节。显然,电磁线圈的产品精度及其工艺性是影响电子膨胀阀的工作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众所周知,商用电磁阀线圈由成对设置的线圈骨架、漆包线、电磁极板和定子外壳等构件构成,并在线圈骨架的一侧形成有与漆包线连接的用于连接电缆部件的插针,外形尺寸相对较大。请参见图1和2,其中,图1图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电磁线圈绕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线圈骨架的示意图。
由于绕线张紧力与漆包线01线径成正比,因此在采用大线径漆包线的场合,绕线的张紧力相对较大,并直接导致骨架圆筒02内壁受压变形;此外,后续工序的注塑过程中,也会引起骨架内孔进一步收缩,从而使得产品的一致性较差。基于图2中所示结构形式的线圈骨架,若通过增加骨架圆筒内壁厚度而加强骨架强度,则会必然引起电磁力下降,进而影响产品整体性能。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线圈骨架进行优化设计,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线圈骨架,以有效兼顾骨架的承载强度及电磁线圈的工作性能。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该骨架的电磁线圈以及该电磁线圈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线圈骨架,其圆筒体的两侧径向延伸形成第一锷状部和第二锷状部,所述第一锷状部上具有径向延伸的插针保持部;所述圆筒体的内壁设置多个沿周向依次设置的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位于与所述电磁线圈骨架相适配的电磁极板和定子外壳上的相邻爪极之间。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沿周向均布设置至少两对,每对所述加强筋呈相对斜向设置状。
优选地,每个加强筋与相邻爪极之间均形成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内壁与所述爪极的内壁之间具有径向距离。
优选地,所述径向距离具体为0.1mm~0.3mm。
优选地,每个加强筋的两端均通过连接筋与相邻两个加强筋的相应端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线圈,包括线圈骨架、绕装于所述线圈骨架上的漆包线以及围合在所述线圈骨架两端的电磁极板和定子外壳;其中,所述电磁极板的爪极和所述定子外壳的爪极相向插装于所述线圈骨架的圆筒体内,且相邻的所述电磁极板的爪极和所述定子外壳的爪极沿周向具有间距;所述线圈骨架具体为前所述的电磁线圈骨架。
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线圈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注塑如前所述的电磁线圈骨架;b.缠绕漆包线,将插针固定在所述电磁线圈骨架上,并焊接所述漆包线和插针;c.组装上电磁极板和定子外壳,形成绕组部件;d.将两个所述绕组部件装配固定后,进行包封注塑。
基于现有电磁线圈骨架的基本结构,本发明进行了结构改进设计,该线圈骨架圆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依次设置的加强筋,且每个加强筋位于与该电磁线圈骨架相适配的电磁极板和定子外壳的相邻爪极之间。本方案中,用于提高骨架承载强度的加强筋的设置有效利用了相邻爪极之间的空间位置,在满足线圈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于线圈骨架的主体结构不需要作较大的改变,结构设计合理,产品可靠性较高;另外,由于承载强度提高的具体实现不增加圆筒体的主体结构厚度,电磁力不会受到实质性影响,因而在提高承载强度的基础上,可确保电磁线圈的良好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该加强筋的内壁与爪极的内壁之间具有径向距离,如此设置,加强筋的内壁不会突出于爪极内壁,在阀体的装配过程不会形成干涉,具有较好的可适应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每个加强筋的两端均通过连接筋与相邻两个加强筋的相应端连接,以进一步提高骨架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电磁线圈绕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线圈骨架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所述电磁线圈绕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线圈骨架的轴测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线圈骨架的轴向剖视图;
图6为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极板、定子外壳及线圈骨架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7为图6的Ⅰ部放大图;
图8为定子外壳5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电磁极板4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55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容量Li-FeS2软包装模块电池
- 下一篇:用电池供电的动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