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割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6002.5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3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松;庞晓丽;钟红风;焦石平;吴晓雨;徐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3/08 | 分类号: | A01D43/08;A01D69/02;A01D10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割草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林工具,尤其是一种动力割草机。
背景技术
普通的割草机通常在机身设置有排草口,将切割后的断草从割草机的后部或者侧部出口排出。常见的在割草机后部设置集草箱用于收集切割产生断草,从而使切割后的草坪显得整洁,这样的割草机一边切割工作一边收集断草,当断草充满草箱时,操作者需要及时倾倒或清空草箱,这样的割草机才能正常工作。从割草机的侧部出口排出的草会散落于机身的两侧,当切割产生的断草本身比较长时,如果对断草不进行收集,断草会覆盖于草坪上而影响切割后的草坪的对阳光、水分的吸收,从而影响草坪的生长。如果对切割后的断草进行收集,则会额外增加工作量。
如果割草机切割产生的断草比较短和细形成草屑,则这些草屑就可以从草隙中掉落于地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腐烂后会转化为有机肥料,从而为草坪提供营养且有利于草坪的维护。现有技术中存在割草机的碎草功能不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碎草功能佳的割草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割草机,包括机壳,设有切割腔体;滚轮,支撑割草机在地面移动;马达,设置在机壳内;输出轴,输出旋转动力;能量单元,为马达旋转提供能量;切割组件,设置于切割腔体内,所述切割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由输出轴驱动旋转的切割刀片;其特征在于:在割草机前进方向上,所述壳体包括位于切割腔体前方且与切割腔体相连通的二次待切割区域,所述二次待切割区域提供由切割组件切割后的断草的存储空间,切割过程中断草进入切割腔体由切割组件再次切割。
优选地,所述切割组件包括连接于输出轴的转盘,所述至少一个切割刀片为多个,所述多个切割刀片沿转盘径向延伸且处于不同相位。所述多个切割刀片沿输出轴轴向分布于多个不同的切割平面内。所述多个切割刀片的切割半径沿输出轴轴线由高至低依次减小。
优选地,所述多个切割刀片沿输出轴轴向分布在三个不同的切割平面内,位于同一切割平面的切割刀片的切割半径相同。所述多个切割刀片中相邻的切割刀片沿转盘周向具有相同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机壳包括顶壁以及由顶壁向地面延伸的围壁,所述围壁包括位于割草机两侧的侧端围壁,以及设置于切割组件后方且与所述侧端围壁连接的后端围壁,所述侧端围壁分别包括与后端围壁连接的弧形侧壁。所述切割腔体至少由所述弧形侧壁、后端围壁与顶壁围成,所述至少一个切割刀片的旋转包络圆沿输出轴轴向延伸形成圆柱面,所述二次待切割区域定义为切割腔体前方所述圆柱面至机壳内壁最前端之间的区域,所述二次待切割区域内设有压草部。
所述围壁进一步包括位于切割组件前方且与所述侧端围壁连接的前端围壁,所述压草部为前端围壁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前端围壁的底部与地面的距离大于两侧端围壁的底部与地面的距离。另一种可替换的方案中,前端围壁的底部与两侧端围壁的底部平齐。
优选地,所述二次待切割区域内设置连接两侧端围壁的功能板,所述功能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压草部为功能板的底部,所述压草部与两侧端围壁的底部平齐。所述功能板朝向切割组件的一侧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设置成向切割组件方向倾斜的斜坡面。所述功能板朝向切割组件的一侧设有多个由压草部向切割组件平行延伸的挡草筋。所述功能板与顶壁之间设置排草开口。
优选地,所述二次待切割区域内包括多个由顶壁向地面竖直延伸的导板,所述多个导板于割草机宽度方向平行分布且多个导板之间设置分隔空间。所述压草部为多个导板最前端的底部。所述多个导板最前端的底部与两侧端围壁的底部平齐。另一种可替换的方案中,所述多个导板最前端的底部与地面的距离大于两侧壁围壁的底部与地面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压草部与邻近的圆柱面的间距大于所述两侧端围壁与邻近的圆柱面的间距。所述压草部与邻近的圆柱面的间距不小于15mm。另一种方案中,所述压草部与邻近的圆柱面的间距在15mm与100mm之间。
所述二次待切割区域与切割腔体之间设置有缺口。所述侧端围壁分别包括由弧形侧壁向前方延伸的直侧壁,所述缺口为弧形侧壁与直侧壁交界部之间的弧形缺口。
另一种可替换的方案中,所述弧形侧壁之间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侧壁、后端围壁、弧形板与顶壁形成围绕切割组件的切割腔体,所述弧形板底部与地面的距离大于弧形侧壁底部与地面的距离,所述缺口为于弧形板底部与所述弧形侧壁底部之间的弧形缺口。
优选地,所述二次待切割区域包括高于切割腔体的流通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60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