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烯糖与醇类化合物的加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6974.4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6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唐地源;刘顶;王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5/04 | 分类号: | C07H15/04;C07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李玉秋 |
地址: | 250204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合物 加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烯糖与醇类化合物的加成方法。
背景技术
糖类化合物是人们生活及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同时糖也在生命体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与核酸、蛋白质一起并称为三大生命物质。近年来,随着糖生物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糖类药物的高度重视,糖化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化学家与科研小组投入到对糖化学的研究中。由于糖类药物大多数都作用于细胞表面,而不进入细胞内部,因此这类药物对于整个细胞、进而对整个机体的干扰,要比进入细胞质、细胞核内的药物小得多,就这一点而言,糖类药物应该是毒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另外,它作为药物或原料有其自身的优势,如原料便宜、易得,具有天然的手性以及结构多样性。因此,糖类化合物在药物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糖类药物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比如,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糖类药物中的核苷类药物,它是现阶段公认的最具有抗病毒潜能的化合物。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adefovir,ADV)和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已被广泛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这些药物在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恢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改善肝组织炎症坏死,从而使肝病得以稳定并有效阻止或减少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与发展。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及中国SFDA相继批准了替比夫定(1elbivudine,LTD)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由于替比夫定呈现强的选择性和特异性抗HBV复制活性,而对人DNA聚合酶无影响,因此替比夫定的出现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了新的选择。在上述糖类药物合成以及有机反应中,烯糖作为重要中间体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
烯糖是不饱和单糖的最重要的一种衍生物,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寡糖、低聚糖、碳水化合物、糖苷、核苷类化合物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中。根据双键位置来划分,不饱和糖可分为端基不饱和糖和非端基不饱和糖,其中非端基不饱和糖包括2,3-烯,3,4-烯,4,5-烯,5,6-烯等。端基不饱和糖是端基碳与相邻碳原子间有一双键的糖衍生物,端基不饱和糖统称为烯糖(有些书中称为糖烯)。由于烯糖及其衍生物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能,很多化学家对其合成也不断进行研究,目前关于烯糖的制备和烯糖的加成有多种方法。
在现有技术中,烯糖与醇类化合物的加成反应一般采用盐酸作为催化剂,进行加成反应,然而,这种方法得到的烯糖加成产物的纯度和得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烯糖与醇类化合物的加成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烯糖加成产物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得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烯糖与醇类化合物的加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烯糖、醇类化合物和三苯基膦氢溴酸盐在第一有机溶剂中混合,进行加成反应;
b)将所述步骤a)得到的反应液的pH值调至中性;
c)采用第二有机溶剂清洗所述步骤b)得到的中性反应液,得到反应产物;
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碳原子数小于等于10的液态烷烃。
优选的,所述醇类化合物的碳原子数为1~5。
优选的,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和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碳原子数小于等于8的液态烷烃。
优选的,所述烯糖、醇类化合物和三苯基膦氢溴酸盐的摩尔比为1:(1~10):(0.02~0.15)。
优选的,所述烯糖、醇类化合物和三苯基膦氢溴酸盐的摩尔比为1:(3~8):(0.05~0.12)。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加成反应的温度为30℃~50℃。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加成反应的时间为1h~5h。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为
采用碱性化合物将所述步骤a)得到的反应液的pH值调至中性,所述碱性化合物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或氢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的加成反应在惰性气体中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69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