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高温烟气除尘与脱硫脱硝于一体的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99268.5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1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向阳;杨娟;龙波;王辉;伍上元;刘宏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06;B01D53/83;B01D53/6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烟气 除尘 脱硫 一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烟气的净化处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高温烟气除尘与脱硫脱硝于一体的系统。
背景技术
煤气化行业的高温煤气、石化行业的高温反应气体、冶金工业高炉与转炉高温煤气、玻璃工业的高温尾气以及垃圾焚烧炉的高温废气等高温烟气中含有大量的SO2与NOx等有害组分以及大量粉尘,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物理显热、化学潜热、动力能以及可利用的物质(主要存在粉尘中),这些有害气体与粉尘如果直接排放,将严重污染大气,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高温烟气中潜热如果不高效利用,将是对能源的巨大浪费。
目前,对高温烟气中有害组分(SO2与NOx等)的处理主要集中在脱硫上。传统脱硫工艺主要有湿法、半干法与干法三类,这三种方法或者存在高昂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或者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或者钙基脱硫产生大量形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或者脱硫效率低等缺陷。
传统的高温烟气除尘主要包括了旋风收尘、电收尘、布袋收尘与湿法常温净化等方法,然而,这些方法要么收尘效果不理想,要么能耗高、有二次污染,要么要求烟气温度低、浪费烟气中的高品位潜热。为了解决现有高温收尘中的问题,专利1305550C与101934177B等提出了采用颗粒床进行高温烟气的净化,这些专利在处理高温烟气方法确实有其独特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只简单包括了处理高温烟尘中的粉尘,没有涉及高温烟尘中硫与硝的处理;②这些专利所述技术中,吸附了粉尘的滤料的清灰困难;③清灰处理后,粗细滤料难以有效分开;④有些专利中技术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易控,且能同时实现高温烟气的除尘与脱硫脱硝的集高温烟气除尘与脱硫脱硝于一体的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集高温烟气除尘与脱硫脱硝于一体的系统,粗颗粒粉尘净化室连接有含尘气体入口,所述的含尘气体入口设有阀门,所述的粗颗粒粉尘净化室的上部通过第一阀门连接有粗颗粒滤料料仓,下部通过第四阀门连接有粗滤料再生室,细颗粒粉尘净化室的上部通过第二阀门连接有细颗粒滤料料仓,下部通过第五阀门连接有细滤料再生室,脱硫脱硝室的上部通过第三阀门连接有脱硫脱硝剂料仓,下部通过第六阀门连接有过渡仓,所述的粗颗粒粉尘净化室与所述的细颗粒粉尘净化室由带有第一孔洞的第五隔板隔开,所述的细颗粒粉尘净化室与所述的脱硫脱硝室由带有第二孔洞的第二隔板隔开,所述的脱硫脱硝室连接有洁净气体出口,所述的粗滤料再生室的下部与第一风机相连,所述的细滤料再生室的下部与第二风机相连,所述的粗滤料再生室的上部通过第八阀门连接与旋风分离器相连,所述的细滤料再生室的上部通过第九阀门连接与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相连,所述的旋风分离器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第七阀门和管道连接到所述的含尘气体入口,所述的粗滤料再生室设有第一放料口,所述的细滤料再生室设有第二放料口,所述的过渡仓的出口设有第十阀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集高温烟气除尘与脱硫脱硝于一体的系统,其优点及积极效果:
(1)与公知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同时实现高温烟气的除尘与脱硫脱硝;
(2)与公知技术想比,本发明的设备制造简单、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3)与公知技术想比,本发明的粗颗粒滤料与细颗粒滤料可有效分离;
(4)本发明由于采用了旋风分离器来处理吸附了粉尘的滤料,不仅可实现高温烟气中粉尘的集中收集、使粉尘中有价成分的回收成为可能,而且由于旋风分离器出来的含少量烟尘的尾气又返回了体系、从而有效保证了体系不会产生二次粉尘的污染。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操作简单易控,且能同时实现高温烟气的除尘与脱硫脱硝的集高温烟气除尘与脱硫脱硝于一体的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92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