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敲击声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99503.9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9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军;潘贡;刘贤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7 | 分类号: | G06F3/0487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敲击声 控制 智能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音频处理对智能设备的控制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通过敲击声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语音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如:PC、手机、电视机、PAD等)开始配备语音功能,语音功能能给用户带来诸多便利,简化用户的操作步骤,完美的实现人机交互。然而语音功能并非在所有的环境下都适用,例如:夜深人静不方便说话的时候、不想说话的时候等;如果能够利用现有的声音输入设备在语音功能的基础上叠加部分播控功能,可弥补语音控制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不足之处,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通过敲击声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通过敲击声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弥补语音控制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通过敲击声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智能设备中建立并存储敲击声音源信号与所代表的控制信号的关联关系表;
b.当用户通过敲击物体产生敲击声音源时,语音采集设备对该敲击声源进行采集;
c.语音采集设备将该敲击声音源经过相应处理后形成敲击声音源信号,传输给智能设备;
d.智能设备接收敲击声音源信号进行解析,并通过查找关联关系表,找出该敲击声音源信号所代表的控制信号,从而调用相应控制程序实现对智能设备的控制。
进一步,所述敲击声音源由敲击声通过相应敲击方式组合而成,所述相应敲击方式包括:敲击声的次数和/或敲击声的连续与否和/或前后两次敲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
进一步,步骤c中所述相应处理包括:信号放大处理和AD转换处理。
进一步,步骤c中所述相应处理还包括:信号加密处理;在步骤d中,智能设备接收敲击声音源信号后还对该敲击声音源信号进行解密处理。
进一步,步骤c中,语音采集设备将该敲击声音源经过相应处理后形成敲击声音源信号,将该敲击声音源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给智能设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户可通过不同的敲击方式形成不同的敲击声音源,由语音采集设备对敲击声音源进行采集后,发送给智能设备,智能设备通过查找该敲击声音源所代表的控制信号,从而调用相应控制程序实现对智能设备的控制;本发明在带有语音功能的智能设备现有硬件的基础上通过另一种声音控制方式实现对智能设备的控制,可弥补语音控制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不足之处,为用户提供更为完善的人机交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敲击声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敲击声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弥补语音控制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不足之处。
该方法在实现上首先需要在智能设备中建立并存储敲击声音源信号与所代表的控制信号的关联关系表;实现流程如图1所示,当用户通过敲击物体产生敲击声音源时,语音采集设备(如:话筒)对该敲击声源进行采集;对采集的敲击声音源进行相应处理:包括相应处理(如:信号放大、模数转换、信号加密编码)后形成敲击声音源信号,传输给智能设备;智能设备接收敲击声音源信号进行相应的解密解码处理,并通过查找关联关系表,找出该敲击声音源信号所代表的控制信号,从而调用相应控制程序实现对智能设备的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敲击方式组合得到不同的敲击声音源,这里所说的不同的敲击方式包括:敲击声的次数和/或敲击声的连续与否和/或前后两次敲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敲击产生多少次声音,2次,3次,4次……;是否连续敲击,连续敲击2次,3次,4次……;时间间隔多长等。
现在以连续敲击(以O表示)2次,然后间隔(以X表示)一定时间敲击1次,即OOXO表示为敲击方式来实现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
1、用户连续敲击物体2次,然后间隔一定时间再敲击1次,由此产生一个组合的敲击声音源;
2、由语音采集设备对该敲击声音源进行采集,采集成强强弱强的电信号,再将此强强弱强的电信号进行信号放大、然后经过模数转换处理转换成数字信号、再对数字信号进行加密处理,加密可以采用对称密码编码技术(它的特点是文件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即加密密钥也可以用作解密密钥,这种方法在密码学中叫做对称加密算法)或非对称密码编码技术(允许在不安全的媒体上的通讯双方交换信息,安全地达成一致的密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95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业务开发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终端和设备连接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