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氮含量滴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0561.9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8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刚;张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量 滴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含量滴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操作简便、检测数据准确、安全可靠的滴定装置,属于化学成份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称取W克含氮的聚合物,加入m克硫酸铜和n克硫酸钾(根据行业样品情况而定),注入消化管,再注入k毫升过量硫酸,而后将消化管倾斜支于加热器上缓慢加热,待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快速加热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取下消化管进行冷却(此时消煮管中的氮已被反应成.(NH4)2SO4)。而后往消化管内加入10毫升蒸馏水稀释液体并释放热量,待冷却后进行蒸馏。
第二步:液体蒸馏时要添加30%~40%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15ml左右。蒸馏过程完成下列化学反应:
[1].
[2].NH3+H3BO3→NH4H2BO3
反应中释放的氨气与水蒸气一起经过冷凝管冷凝后,被收集在加入硼酸吸收液(含混合指示剂)的接收瓶中,如此得到了含氮聚合物的样品。
第三步:称取与第一步中相同质量的m硫酸铜和n克硫酸钾,注入消化管,再注入k毫升过量硫酸,不加入含氮的聚合物,而后将消化管倾斜支于加热器上缓慢加热,泡沫完全停止后,快速加热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取下冷却。而后消化管内加入10毫升蒸馏水稀释液体并释放热量冷却后进行蒸馏。
第四步:液体蒸馏时要添加30%~40%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15ml左右。蒸馏过程完成下列化学反应:
[1].
[2].NH3+H3BO3→NH4H2BO3
反应中释放的氨气与水蒸气一起经过冷凝管冷凝后,被收集在加入硼酸吸收液(含混合指示剂)的接收瓶中,如此得到了空白样。
如上所述,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含氮的聚合物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馏出并为过量的硼酸吸收,再以标准酸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但在用标准酸滴定硼酸吸收液时,目前大都需要手工滴定,操作步骤繁琐,效率较低,不适于简单快速和大规模工业检测的需要。为简化实验操作步骤,并保护用户的人身安全,特研制开发该高效的滴定系统。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检测数据准确、安全可靠的滴定装置。
为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滴定装置,其包括溶液瓶9和滴定杯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阀1、柱塞泵2、颜色传感器5、控制系统6、搅拌系统7和步进电机8,其中,三通阀1根据控制系统6提供的控制信号进行切换;步进电机8根据控制系统6提供的正向脉冲信号驱动柱塞泵通过三通阀1从溶液瓶9中吸取滴定液并将滴定液注入柱塞泵的滴定管直到滴定管吸满,步进电机8还根据控制系统6提供的负向脉冲信号驱动柱塞泵2通过换向的三通阀1将滴定管中的滴定液滴入到装有溶液的滴定杯1中,所述溶液含有指示剂;搅拌系统7根据控制系统6提供的控制信号搅拌滴定杯1中的液体;控制系统6根据颜色传感器5传来的颜色信号的变化来控制三通阀1、步进电机8和搅拌系统7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的控制系统6包括单片机。
优选地,滴定装置还包括液晶显示屏,通过液晶显示屏对参数进行修改设置。
优选地,控制系统每输入一个负脉冲,步进电机转动一步,柱塞泵2将滴定管中的一滴滴定液经换向的三通阀滴入到滴定杯1中。
优选地,当所述溶液为由W克含氮聚合物制成的样品时;用摩尔浓度为M的标准酸作为滴定液对溶液滴定直到指示剂变色时,步进电机逆向转动的次数为N1,此时标准酸所消耗的体积为V=N1VU,式中VU为一滴标准酸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其中,当所述溶液为由空白样制成时;用摩尔浓度为M的标准酸作为滴定液对溶液滴定直到指示剂变色时,步进电机逆向转动的次数为N2,此时标准酸所消耗的体积为V0=N2V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05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