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升降辊道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2536.4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2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樊海营;赖青山;罗新华;闵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64 | 分类号: | B65G47/6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行业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热轧及冷轧钢卷运输系统的旋转升降辊道。
背景技术
钢卷运输系统是将轧后的钢卷通过运输系统进行称重、打捆、喷印等工序后入库的一种生产线。
钢卷运输系统一般为运输链+步进梁方式、或者运输辊道+托盘方式, 这种技术多适用于旧运输线的改造项目,也适用于完全新建的钢卷运输系统,但国内外还没有辊道运输系统与步进梁式运输机的创造性衔接的实例。
如果将两者进行衔接,钢卷在辊道运输系统上运输时,其轴心线与辊道轴心线平行;而钢卷在步进梁式运输机上运输时,其轴心线相对于辊道轴心线垂直;采用辊道运输系统时,其空托盘返回运输必须不影响钢卷的正常运输,从下层或另外的通道返回。这就需要一种设备,将辊道运输来的钢卷旋转90度,输送到步进梁式运输机上,并且将空托盘反向输送到卷取机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解决不同设备衔接时运输钢卷卷心的方向问题,及空托盘的反向运输问题,保证钢卷运输时的流畅性的旋转升降辊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旋转升降辊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设置于辊道运输机和步进梁式运输机衔接处的机架,机架内安装有升降机和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上安装有旋转装置,旋转装置上安装有可随之旋转的辊道,其旋转角度范围为0-90度,所述的辊道带有独立的驱动装置和电气检测元件,可实现正转和反转,辊道可随升降机分别升降到与辊道运输机的运输辊与返回辊相同的标高,辊道上还设置有可安放钢卷的V型移动托盘。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旋转装置包括有驱动电机和齿轮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包括有小齿轮和大齿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旋转装置的小齿轮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大齿轮为外齿轮,其中间安装有回转轴承,大齿轮上还安装有回转支撑,辊道安装于回转支撑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托盘搁置在辊道上,并可随辊道的旋转而移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托盘结构为立体桥墩状结构,用于在辊道的两侧滑行;两个桥墩之间相连,托盘底部设置有供步进梁式运输机的动梁插入的空槽。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升降机带动升降平台升降的极限位置分别为:最高极限位置与辊道运输机运输辊的高度相同,最低极限位置与辊道运输机返回辊的高度相同。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旋转装置可以是电机驱动,也可以是液压驱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升降机用液压缸驱动,也可以用电动卷扬机或齿轮齿条驱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衔接辊道运输机和步进梁式运输机进行钢卷传输,钢卷卷心的方向可以进行90度旋转,传输后的空托盘的能够同步反向运输,可以保证钢卷运输时的流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辊道及升降机立体图
其中:1.机架 2.托盘 3.辊道 4.旋转装置 5.升降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旋转升降辊道,包括有设置于辊道运输机和步进梁式运输机衔接处的机架1,机架1内安装有升降机5和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上安装有旋转装置4,旋转装置4上安装有可随之旋转的辊道3,其旋转角度范围为0-90度,辊道3带有独立的驱动装置和电气检测元件,可实现正转和反转,辊道3上设置有可托住钢卷的托盘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旋转装置4包括有驱动电机和齿轮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包括有小齿轮和大齿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旋转装置4的小齿轮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大齿轮为外齿轮,其中间安装有回转轴承,大齿轮上还安装有回转支撑,辊道3安装于回转支撑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托盘2搁置在辊道上,并可随辊道3的旋转而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托盘2结构为立体桥墩状结构,用于在辊道的两侧滑行;两个桥墩之间相连,托盘底部设置有供步进梁式运输机的动梁插入的空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升降机5采用液压驱动,升降机5带动升降平台升降的极限位置分别为:最高极限位置与辊道运输机运输辊的高度相同,最低极限位置与辊道运输机返回辊的高度相同,可实现辊道3分别升降到与辊道运输机的运输辊与返回辊相同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25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