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鸡腿菇菌株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3847.2 | 申请日: | 201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4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微思;郭永红;罗孝坤;罗晓莉;田永生;何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23***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鸡腿 菌株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鸡腿菇菌株KMSX-978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鸡腿菇Copyinds comatus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好,经常食用有助于增进食欲、消化、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鸡腿蘑还是一种药用蕈菌,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进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已开始人工栽培,中国于80年代人工栽培成功。由于鸡腿菇袋生长周期短,生物转化率较高,易于栽培,特别适合中国农村种植。近年来种植规模迅猛扩大,已成为伞菌目中国大宗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在鸡腿菇栽培技术中,优良菌种的获得是关键技术环节。鸡腿菇菌株的获得通常是利用子实体或孢子进行分离、纯化,直接应用于鸡腿菇的栽培或菌丝体生产。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其生物学特性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生物转化率较低,而且还要用熟料栽培,生产工艺及技术要素要求较高,因而制约了鸡腿菇商品经济的发展。另外只能根据菌丝形态及分离物来初步确定是否为鸡腿菇纯培养物;生产的菌种一般用固体菌种。目前在国内采用液体菌种进行鸡腿菇资源的保护应用不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利用云南原产地鸡腿菇子实体筛选出优良菌株,采用生物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制备鸡腿菇液体及固体优良菌种,为鸡腿菇资源保护提供优良菌种
本发明采用的真菌是鸡腿菇Copyinds comatus KMSX-978;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2年10月11日;保藏登记入册的编号CGMCC No.6702
鸡腿菇的子实体为中大型,群生,菇蕾期菌盖圆柱形,后期钟形。高7~20厘米,菌盖幼时近光滑,后有平伏的鳞片或表面有裂纹。幼嫩子实体的菌盖、菌肉、菌褶菌柄均白色,菌柄粗达1~2.5厘米,上有菌环。菌盖由圆柱形向钟形伸展时菌褶开始变色,由浅褐色直至黑色,子实体也随之变软变黑,完全丧失食用价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① 采集野生鸡腿菇子实体;
② 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
③ 纯化菌株及菌株鉴定;
④ 生物学特性比较及生产性状比较;
⑤ 确定优良菌株;
⑥ 菌种生产及菌种应用;
经过反复筛选,获得菌丝体产量高、抗污染的鸡腿菇液体菌种专用菌株KMSX-978
本发明真菌Copyinds comatus培养方法(以下为重量百分比):
菌种分离纯化培养基:2%鸡腿菇下脚料、0.001%VB1、2%葡萄糖、2%琼脂;
鸡腿菇菌株分离及鉴定方法:
1、将鸡腿菇子实体组织块或孢子液接种到上述试管琼脂培养基斜面上,于18-24℃下培养5-10天,对分离培养的试管每天观察记录,及时剔除已污染的试管,挑选出无污染、长势良好的菌株,获得鸡腿菇分离试管种
2、将分离试管种菌丝块接种到上述琼脂培养基的平板培养皿上进行菌种纯化,2天后取尖端菌丝块接种在培养基斜面上,于18-24℃下培养5-7天,获得鸡腿菇纯化试管种
3、采用供试子实体与对应菌丝分离物,分别按SDS方法提取总DNA,进行PCR扩增及ITS序列测定,通过Blast对比样品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的鸡腿菇(Copyinds comatus) Identities=539/567(95%),Gaps=8/567(1%),分析确定分离得到的纯培养物为鸡腿菇菌丝体
本发明鸡腿菇菌种的制备方法分为: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
液体菌种制备方法:
液体培养基配方为:10~20%麸皮、10~20%土豆、0.5~1%蔗糖、10%玉米粉,余下为水,pH自然
1、将鸡腿菇的菌丝体接种到试管琼脂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基配方为PDA培养基,于18-24℃下培养5-7天,获得试管菌种
2、将试管种接种到500ml三角瓶(每瓶装200ml)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基配方为前述液体培养基配方,于20-26℃下摇床培养,转速为120-160r/min,培养时间5-7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38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度可调的气瓶固定架
- 下一篇:一种LNG储罐内BOG气体的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