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杏鲍菇菌株KQH-1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3870.1 | 申请日: | 201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6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红;张微思;罗孝坤;罗晓莉;张利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5/00 | 分类号: | A01H15/00;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23***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杏鲍菇 菌株 kqh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杏鲍菇菌株KQH-1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
在杏鲍菇栽培技术中,优良菌种的获得是关键技术环节。杏鲍菇菌株的获得通常是利用子实体或孢子进行分离、纯化,直接应用于杏鲍菇的栽培或菌丝体生产。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其生物学特性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生物转化率一般为60%-80%,而且还要用熟料栽培,生产工艺及技术要素要求较高,因而制约了杏鲍菇商品经济的发展。另外只能根据菌丝形态及分离物来初步确定是否为杏鲍菇纯培养物;生产的菌种一般用固体菌种。目前在国内采用液体菌种进行杏鲍菇资源的保护应用不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利用云南原产地杏鲍菇子实体筛选出优良菌株,采用生物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制备杏鲍菇液体及固体优良菌种,为杏鲍菇资源保护提供优良菌种
本发明采用的真菌是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KQH-1;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2年10月11日;保藏登记入册的编号CGMCC No.6701
杏鲍菇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宽2-12cm,初呈拱圆形,后逐渐平展,成熟时中央浅凹至漏斗形,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盖缘内卷,成熟后呈波浪状或深裂;菌肉白色,具有杏仁味,无乳汁分泌;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有小菌褶;菌柄2-8cm至0.5-3cm,偏心生或侧生。杏鲍菇属于中低温结实性菌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① 采集野生杏鲍菇子实体;
② 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
③ 纯化菌株及菌株鉴定;
④ 生物学特性比较及生产性状比较;
⑤ 确定优良菌株;
⑥ 菌种生产及菌种应用;
经过反复筛选,获得菌丝体产量高、抗污染的杏鲍菇液体菌种专用菌株KQH-1
本发明真菌Pleurotus eryngii培养方法(以下为重量百分比):
菌种分离纯化培养基:2%杏鲍菇下脚料、0.001%VB1、2%葡萄糖、2%琼脂;
杏鲍菇菌株分离及鉴定方法:
1、将杏鲍菇子实体组织块或孢子液接种到上述试管琼脂培养基斜面上,于18-24℃下培养5-10天,对分离培养的试管每天观察记录,及时剔除已污染的试管,挑选出无污染、长势良好的菌株,获得杏鲍菇分离试管种
2、将分离试管种菌丝块接种到上述琼脂培养基的平板培养皿上进行菌种纯化,2天后取尖端菌丝块接种在培养基斜面上,于18-24℃下培养5-7天,获得杏鲍菇纯化试管种
3、采用供试子实体与对应菌丝分离物,分别按SDS方法提取总DNA,进行PCR扩增及ITS序列测定,通过Blast对比样品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的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Identities=510/536(95%),Gaps=9/536(1%),分析确定分离得到的纯培养物为杏鲍菇菌丝体
本发明杏鲍菇菌种的制备方法分为: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
液体菌种制备方法:
液体培养基配方为:5-10%麸皮、0.5-1%黄豆粉、0.5-1%麦芽糖、1-3%玉米粉,余下为水,pH自然
1、将杏鲍菇的菌丝体接种到试管琼脂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基配方为PDA培养基,于18-24℃下培养5-7天,获得试管菌种
2、将试管种接种到500ml三角瓶(每瓶装200ml)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基配方为前述液体培养基配方,于20-26℃下摇床培养,转速为120-160r/min,培养时间5-7天
3、将摇瓶菌种接种到25L自动发酵生产线的发酵罐中,通气量为1:0.8v/(v·min) ;搅拌转速为120-160r/min;接种量为5-10%;罐压:0.04Mpa; pH为6.0;温度为20-26℃;通气培养72-96小时,获得杏鲍菇液体菌种
固体菌种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38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