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标记蛋白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05981.6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2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贡纳.马姆奎斯特;阿克.丹尼尔森;陆梁华;侯嵘;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封新琴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标记 蛋白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标记蛋白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标记蛋白在蛋白表达与纯化中已非常引人注目。鉴于标记蛋白在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应用持续增长,需要能够迅速、便利地对标记蛋白检测的方法。
目前,对复杂混合物中标记蛋白的检测通常需要至少两个小时,因而常常显得冗长。现有检测方法的示例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基于特定着色的方法。前述最后一类方法的一个示例为针对寡聚组氨酸标记融合蛋白进行特定且敏感染色的InVisionTM寡聚组氨酸标记凝胶内染色,分类号LC6030、LC6033。根据从互联网网址http://tools.invitrogen.com/content/sfs/manuals/invisionstain_man.pdf可获取的使用说明(修订于2012年3月19日,出版号为25-0671),为寡聚组氨酸标记融合蛋白染色以供检测至少需要2小时20分钟。
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或者改进的检测标记蛋白的方法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或者改进的检测标记蛋白的方法和装置。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的方法包括:将包含标记蛋白的样本溶液和能够与该标记蛋白的标记相结合的标识结合剂接触;将该样本溶液与结合物接触,该结合物可与未和标记结合的标识结合剂相结合;并且,根据该样本溶液和结合物接触所引起的标识信号变化,确定该样本溶液中标记蛋白的浓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的装置包括:测试条,其包含:样本接收区,以接收包含标记蛋白的样本溶液;结合区,其包含能够与该标记蛋白的标记结合的标识结合剂;和检测区,其包含可与未和标记结合的标识结合剂相结合的结合物。
本发明所涉及的检测标记蛋白的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的测试条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是图1中测试条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例5中获得的照片。
图4是例5中获得的图表。
图5是例6中获得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中的近似用语用来修饰数量,表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具体数量,还包括与该数量接近的可接受的而不会导致相关基本功能的改变的修正的部分。相应的,用“大约”、“约”等修饰一个数值,意为本发明不限于该精确数值。在某些例子中,近似用语可能对应于测量数值的仪器的精度。
在以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除非清楚地另外指出,单复数不加以限制。
本申请所提及的“可”、“可以”、“可能”和“可为”表示在一定环境下发生的可能性;具有指定的性质,特征或者功能的可能性;和/或通过显示一个或者多个能力、性能而适合于另一种动作,或者与该适合的动作相关的可能性。因此,用于“可”、“可以”、“可能”和“可为”表示修饰的术语显然适合、能够或者适于所表示的能力,功能,或者用途,同时考虑在一些情况下,所修饰的术语可能有时不适合、不能或者不合适。例如,在一些情况下,事件或者能力可能是所期望的,而在其它情况下,该事件或者能力不能发生。这种区别通过术语“可”、“可以”、“可能”和“可为”涵盖。
本发明涉及的方法可用于检测样本溶液中标记蛋白的存在和/或数量,即,标记蛋白的浓度。
样本溶液可能是包含标记蛋白的任何溶液。样本溶液可能是用标记蛋白制得的溶液。在一些实施例中,样本溶液可由纯化的标记蛋白样本用例如磷酸盐缓冲溶液缓冲稀释而得。
本发明提及的“标记蛋白”表示包含标记的蛋白。标记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寡聚组氨酸、谷胱苷肽硫基转移酶、多肽标记物、链霉结合肽II、麦芽糖结合蛋白、血球凝集素、原癌基因、T7标记、S标记、钙调蛋白结合肽、类弹性蛋白多肽、抗体的可结晶片段、硫氧还蛋白、NusA和白蛋白结合域。标记蛋白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寡聚组氨酸标记蛋白和有可结晶片段的人体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59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