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管柱环梁钢筋绑扎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8783.5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6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达;赵曈;李伟铭;王海丰;郭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柱环梁 钢筋 绑扎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柱环梁钢筋绑扎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钢管柱环梁钢筋绑扎的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①钢筋全部套进钢管柱,未按内外环区分,内环钢筋套进难度大,且变形后难恢复原状;
②箍筋套全部套进,直接就位固定,施工难度大;
③未将环梁分类处理,施工中易造成环梁所处位置的其他钢筋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钢管柱环梁钢筋绑扎施工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管柱环梁钢筋绑扎施工方法,包括既没有连接器又不与外墙相连,钢管柱正常与楼板相交处的环梁钢筋绑扎、有连接器的环梁钢筋绑扎、与外墙相连部位的环梁钢筋绑扎,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一般情况下的环梁钢筋绑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环梁的环状纵向钢筋(简称为环筋)全部套进钢管混凝土柱,再将所有纵向钢筋集中在一起,并用铁丝绑扎;
(2)将箍筋套子在环筋集中区域套入进环筋,箍筋套子套入环筋后等角度分散成三堆;
(3)将环筋焊接接头位置分散成三处,接头位置分别落在步骤(2)中分散的三堆套子之间,上下相邻的两根环筋接头相互错开;
(4)环筋接头焊完后,经验收合格,再调整环铁和套子就位,用扎丝将套子绑紧;
(5)环梁绑扎完成后,验收,整体向下落至图纸标高位置;
所述有接驳器的环梁钢筋绑扎包括以下步骤:
(1)接驳器在钢管柱上定位放线;
(2)接驳器套在框架梁的钢筋上顶住钢管柱焊接;
(3)焊缝冷却至环境温度后旋转退出框架梁的钢筋;
(4)钢管柱环梁钢筋绑扎,验收;
(5)绑好的钢管柱环梁钢筋笼下降至模板位置;
(6)框架梁的与接驳器连接的钢筋旋转拧进接驳器,然后用扎丝与箍筋绑紧;
(7)与接驳器连接的框架梁钢筋就位后,再进行该框架梁其他纵向钢筋绑扎;
所述外墙相连部位的环梁钢筋绑扎包括以下步骤:
(1)进行环梁钢筋绑扎;
(2)环梁绑扎完成后,验收,整体向下落至图纸标高位置;
(3)再进行该处外墙钢筋绑扎。
所述环梁纵向靠近钢管柱内侧的5排水平钢筋,加工成两半圆钢筋,其中一个接头采用单面焊接,另一个接头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
环梁其他纵向钢筋加工成有一个开口的圆环,开口搭接长度10d,采用单面焊接连接。
所述单面焊焊接环筋接头,要求焊接长度满足10d;环筋由一个直螺纹套筒接头和一段单面焊焊缝组成的,先进行直螺纹套筒连接,再进行焊接。
所述环梁均使用C30微膨胀自密实混凝土。
所述接驳器套在钢筋上顶住钢管柱焊接时,钢筋采用两个木制支蹬支撑,使接驳器对准相应的十字线交叉点,保证钢筋水平且平行于梁的轴线,用钉子将支蹬固定在模板上、钢筋固定在支蹬上,再进行接驳器与钢管柱焊接;
接驳器焊接顺序为,先下排,后上排,从左至右。
所述每个接驳器每次只与一根钢筋,通长钢筋上铁在1/3跨中焊接连接,通长钢筋下铁在梁端1/3范围焊接连接。
所述钢管柱与外墙相连部位处的钢管柱上与环梁钢筋绑扎施工冲突的栓钉先切割掉,待环梁钢筋绑扎完毕,环梁就位后,现场采取焊接方式将钢管柱上栓钉复原。
所述钢管柱与外墙相连部位处的钢管柱内与环梁就位处冲突的栓钉去除。
所述有接驳器的环梁钢筋绑扎的步骤(4),做法同钢管柱正常与楼板相交处的环梁钢筋绑扎。
所述外墙相连部位的环梁钢筋绑扎的步骤(1),做法同钢管柱正常与楼板相交处的环梁钢筋绑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①、环筋按内环和外环两种情况进行施工,外环直接套进钢管柱,内环分解成两个半圆进行,降低了绑扎难度,易操作施工;
②、箍筋套有序的进行分堆集中,待箍筋套全部套进环筋后再分散就位固定;
③、按环梁所处位置不同,将其分成三种情况,针对不同情况,环梁和其所处位置的钢筋绑扎顺序进行优化,减少了钢筋的破坏。
说明书附图
图1-1为本发明一般情况下的环梁钢筋绑扎前的钢管柱正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一般情况下的环梁钢筋绑扎完前5圈的钢管柱正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一般情况下的环梁钢筋绑扎完成的钢管柱正视图
图1-4为本发明一般情况下的梁纵筋绑扎完成的钢管柱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87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