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线性补偿的电流平整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9155.9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9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旭;王新胜;喻明艳;王进祥;韩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主分类号: | G05F1/565 | 分类号: | G05F1/56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264209***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性 补偿 电流 平整 电路 | ||
1.一种高线性补偿的电流平整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流检测模块(1)和电流注入补偿模块(2);
电流检测模块(1),用于检测流经密码核心电路的电流Icore产生的变化电流ΔIcore,并转换变化电流ΔIcore为相应的变化电压ΔV,还用于将变化电压ΔV发送给电流注入补偿模块(2);
电流注入补偿模块(2),用于将变化电压ΔV线性转换为补偿电流ΔIR,并通过补偿电流ΔIR对变化电流ΔIcore进行补偿,使总的电源端检测到的变化电流ΔItot被削平;
电流检测模块(1)分别设置有变化电流ΔIcore采集端和变化电压ΔV输出端;电流注入补偿模块(2)分别设置有变化电压ΔV输入端和补偿电流ΔIR输出端;电流检测模块(1)的变化电压ΔV输出端与电流注入补偿模块(2)的变化电压ΔV输入端连接;
电流注入补偿模块(2)由放大器A、第三PMOS管M3、第四PMOS管M4和第五NMOS管M5至第十NMOS管M10组成,
第三PMOS管M3的栅极与漏极短接并同时与第四PMOS管M4的栅极、第五NMOS管M5的漏极、第十NMOS管M10的漏极连接,
第五NMOS管M5的源极和第六NMOS管M6的漏极同时与放大器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
第十NMOS管M10的栅极和第九NMOS管M9的栅极同时与放大器A的输出端连接,
第九NMOS管M9的源极和第八NMOS管M8的漏极同时与放大器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
第八NMOS管M8的源极与第七NMOS管M7的漏极连接,
第三PMOS管M3的源极、第四PMOS管M4的源极和第九NMOS管M9的漏极接电源端VDD,
第六NMOS管M6的源极、第七NMOS管M7的源极和第十NMOS管M10的源极接地,
第六NMOS管M6的栅极接第三偏置电压Vc,第七NMOS管M7的栅极接第四偏置电压Vd和第八NMOS管M8的栅极接第五偏置电压Ve;
第四PMOS管M4的漏极为电流注入补偿模块(2)的补偿电流ΔIR输出端;第四PMOS管M4的漏极与密码核心电路的地端连接,
第五NMOS管M5的栅极为电流注入补偿模块(2)的变化电压ΔV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线性补偿的电流平整电路,其特征在于它电流检测模块(1)由第一NMOS管M1、第二NMOS管M2、第十一NMOS管M11、第十二NMOS管M12,第十三PMOS管M13、第十四PMOS管M14、第十五PMOS管M15和电阻R1组成,
第一NMOS管M1的漏极为电流检测模块(1)的变化电流ΔIcore采集端,第一NMOS管M1的漏极和第十三PMOS管M13的栅极同时与密码核心电路的地端连接,
第一NMOS管M1的栅极、第二NMOS管M2的栅极、第十二NMOS管M12的漏极与第十四NMOS管M14的漏极连接,
第十一NMOS管M11的栅极、第十二NMOS管M12的栅极、第十一NMOS管M11的漏极与第十三PMOS管M13的漏极连接,
第十三PMOS管M13的源极、第十四PMOS管M14的源极与第十五PMOS管M15的漏极连接,
第二NMOS管M2的漏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为电流检测模块(1)的变化电压ΔV输出端;
电阻R1的一端与第十五PMOS管M15的源极接电源端VDD,
第一NMOS管M1的源极、第二NMOS管M2的源极、第十一NMOS管M11的源极和第十二NMOS管M12的源极接地,
第十四PMOS管M14的栅极接第二偏置电压Vb、第十五PMOS管M15的栅极接第一偏置电压V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915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做保温饭盒用电饭锅
- 下一篇:环保冰川立体杯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