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9622.8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7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D·莱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空中客车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37/02 | 分类号: | B64D3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英国布***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箱装置,包括燃料箱和燃料泵组件。
背景技术
燃料泵组件通常用于飞机的燃料系统以将燃料从一个燃料箱传输到另一个燃料箱,并提供给发动机燃料流。这样的燃料泵组件通常安装在机翼的下罩上,如在WO2007/071908中所示。在这种已知的布置中,泵组件位于安装在机翼罩内侧的燃料罐的内部。
这种布置允许泵组件在机翼罩之间的燃料箱的区域内得到很好的保护。然而,它削弱了机翼的下罩,且必须增强局部结构。也需要复杂的冷却装置来冷却电动机和泵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箱装置,包括:形成有孔的燃料箱壁;装配到燃料箱壁的孔中的燃料泵组件,燃料泵组件的内侧部分从孔的内侧凸出,燃料泵组件的外侧部分从孔的外侧凸出;包围燃料泵组件外侧部分的保持架;和将保持架和燃料泵组件附装至燃料箱壁的安装件。
把燃料泵组件的两个部分设置在孔的相对侧,能够更容易使位于燃料箱外侧的燃料泵组件的外侧部分得到冷却。
通过使用一个共同的安装件,将燃料泵组件和保持架附装至壁,而不是将两者单独安装至壁。这可以减少所需的紧固件的数量,以将壁的重量、装配时间和通过任何紧固件孔的泄露燃料的风险减到最小。此外,安装件还提供了燃料泵组件和保持架之间的热传导,使保持架作为燃料泵组件的散热器。
安装件可通过张力紧固件或通过任何其它适当的附装装置被附装至燃料箱壁。
泵组件可通过张力紧固件或通过任何其它合适的附装装置被附装至安装件。
燃料箱装置可进一步包括包围燃料泵组件内部部分的筒,其中,所述安装件通过张力紧固件被附装至燃料箱壁的外侧,筒通过相同的张力紧固件被附装至燃料箱壁的内侧。
安装件通常围绕燃料泵组件,并且可以是环形的安装环。
安装件可包括被附装至保持架的主体部;内凸缘,其从主体部向内延伸,并附装至燃料泵壳体;外凸缘,其从主体部分向外延伸,并附装至燃料箱壁。
保持架通过卡口式连接被附装至安装件。这种卡口配合允许方便快捷地移除保持架,以便于泵组件的检查或维修,并消除了对机械紧固件的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了组装和维护的时间以及装置的重量和零件数。
燃料箱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安装件和燃料箱壁之间的垫圈。垫圈可作为热屏蔽层,以减少燃料泵组件产生的热量从安装件传导到燃料箱壁。燃料箱壁可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特别优选使用耐热密封垫。
燃料泵组件可包括一泵,其部分或完全位于孔的内侧之内。
燃料泵组件可包括一电动机,其部分或完全位于孔的外侧之外。
如果必须使用电动机技术,则一电子单元可被安装在保持架的内部或保持架的外部,并通过控制线穿过保持架与电动机相连。
泵通常包括一叶轮,使用时由电动马达带动旋转。
电动机和泵可被容纳在一壳体内,该壳体被装配到燃料箱壁上的孔中,使壳体的内侧部分从孔的内侧凸出,壳体的外侧部分从孔的外侧凸出;所述壳体可具有一环形凸缘,其被附装至安装件。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套成套组件,其可被装配到燃料箱壁,以形成根据本发明第一目的所述的装置,成套组件包括:
a)燃料泵组件,其具有内部和外部;
b)保持架,其适于包围燃料泵组件的外部;和
c)安装件,包括被附装至保持架的主体部;内凸缘,其从主体部向内延伸,并被附装至燃料泵组件;和外凸缘,其从主体部分向外延伸,并被附装至燃料箱壁。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包括:机身;从机身延伸的一对翼梁;附装至翼梁并在翼梁之间延伸的第一罩;附装至翼梁并在翼梁之间延伸的第二罩;装配到其中一个翼梁的孔中的燃料泵组件,使燃料泵组件的内侧部分从孔的内侧凸出,燃料泵组件的外侧部分从孔的外侧凸出;包围燃料泵组件外侧部分的保持架;和将保持架和燃料泵组件附装至所述其中一个翼梁的安装件。
该翼梁通常是飞机的机翼、水平尾翼或垂直尾翼中的翼梁。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燃料箱装置的示意性的侧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燃料箱装置在部分分解状态下的示意性的侧剖视图;
图3是保持架和安装环的等距视图;
图4是从图1左手侧观察的安装环的端视图;
图5和图6是一架飞机的平面图和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空中客车运营有限公司,未经空中客车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96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