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点同屏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09780.3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6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田康;赵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38 | 分类号: | H04N21/438;H04N21/238;H04N21/4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王黎延;任媛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点 方法 系统 终端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点同屏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同屏是指将一个终端设备上的显示内容实时传输并展示到另外一个终端设备上,比如,将手机终端上的显示内容输出到投影、电视上。目前,已经有基于局域网络环境的几种同屏技术方案,如:中移动主导的WIMO、WIFI组织定义的WFD Display等。图1为现有同屏技术的基本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送端将显示内容与接收端进行分享,包括如下步骤:
1)发现连接,完成双方的连接建立以及相关初始化工作,如:码流编码格式、码流传输方式等的初始化;
2)发送端实时截取显示内容(即图像帧),发送至编码模块,然后通过网络接口将编码码流传输至接收端;
3)接收端接收到编码码流后,将编码码流发送至解码模块,解码模块进行解码后将解码图像传送至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将解码图像展示出来,从而完成终端设备间的同屏。
但是,随着家用和办公场景中各种终端的增多和多样化,多屏融合正成为一个趋势,同屏应用也具有新的需求,即:一个接收端可以接收多个发送端的同屏数据,以及同时展示一个或者多个发送端的共享屏幕内容,例如,同屏技术需要应用于以下场景:
场景一:终端设备A和终端设备B将显示内容同屏展示到一个大的显示设备上,以便终端设备A和终端设备B可以进行一些对比竞争性游戏,如“赛车”等,从而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该场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场景二: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和终端设备C在一个会议环境当中,它们可以同时将内容同屏至一个大屏设备中,如会议室中的投影仪或者大屏电视,这样,大屏设备可以采用画中画模式浏览多个参与会议场景的终端设备的显示内容,方便内容的分享与选择,该场景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但是,目前尚未提出实现多点同屏的相关方案,从而无法实现上述两个场景,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点同屏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能够实现多点同屏,提高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点同屏方法,包括:
接收端接收至少两个发送端发送的同屏数据编码码流;
所述接收端对所接收的同屏数据编码码流进行解码并缓冲;
所述接收端对缓冲的同屏数据进行同步,实现多点同屏显示。
所述接收端接收至少两个发送端发送的同屏数据编码码流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接收端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发送端建立连接;
其中,接收端与发送端建立连接具体包括:
接收端进行连接管理初始化;
所述接收端接收来自发送端的接入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接收通道信息;
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同屏信息;
所述接收端确定能够兼容所述同屏信息,则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确认消息并初始化与所述接收端对应的通道;
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建立连接完成。
接收端接收至少两个发送端发送的同屏数据编码码流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至少两个发送端实时抓取自身的显示内容;
根据与所述接收端协商的同屏信息对抓取的显示内容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同屏数据编码码流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所述接收端进行连接管理初始化为:
基于配置信息初始化显示控制模块与连接控制模块,创建通道管理模块。
所述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同屏数据编码码流,对所接收的同屏数据编码码流进行解码并缓冲为:所述通道管理模块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同屏数据编码码流,对所接收的同屏数据编码码流进行解码并缓冲;
所述接收端对缓冲的同屏数据进行同步,实现多点同屏显示为:所述显示控制模块根据配置信息对缓冲的同屏数据进行同步,实现多点同屏显示;
所述接收端与发送端建立连接为:所述连接控制模块根据配置信息与所述发送端交互,建立连接,并进行相关的初始化。
设置帧显示时间单元,所述接收端对缓冲的同屏数据进行同步为:
在一个帧显示时间单元中,对每一个发送端的同屏数据,仅取该帧显示时间单元中的第一个图像帧进行显示,其他图像帧抛弃。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显示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至少两个通道管理模块;所述每个通道管理模块具体包括:码流传输控制模块,解码模块和解码帧缓冲模块;其中,
所述码流传输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对应的发送端发送的同屏数据编码码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97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