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质瓷坯体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9984.7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1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义;王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3/13 | 分类号: | C04B33/13;C04B33/36;C04B35/63;C04B35/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6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质 瓷坯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骨质瓷坯体,更进一步,涉及一种骨质瓷坯体合成熔剂系统,属于日用陶瓷领域。
背景技术
骨质瓷是产生于英国的一个高档瓷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骨质瓷是以动物的骨灰或合成骨粉(坯料中含量36%以上)、粘土、长石和石英为基本原料,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
骨质瓷因其瓷质细腻通透,器型美观典雅,釉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点,成就了它洁白的质地和华贵的造型,兼有使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历史上是宫廷专用品和贵族收藏之珍品,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号称“瓷器之王”。骨质瓷在经过一代代名匠之手后,逐渐成为世界陶瓷珍品,是目前唯一世界上公认的高档瓷种。
骨质瓷白度高、透明度好、瓷质软、光泽柔和的优越外观,是由其独特的显微结构所决定的。骨瓷瓷胎显微结构主要由β-Ca3(PO4)2、钙长石、方石英、莫来石和玻璃相所构成。骨灰瓷中玻璃相可达40%左右,各相之间的折射率差别不大(玻璃相为1.56,钙长石为1.58,磷酸三钙1.59-1.62),因而光的散射较少,透明度好且光亮柔和,装饰效果佳,声音特别悦耳。
但是,正是骨质瓷瓷胎中大量玻璃相的存在,导致其脆性较大,热稳定性较差,而且烧成范围狭窄,不易控制。特别是热稳定性差,仅为140℃→20℃水一次热交换不炸裂(国家标准),导致骨质瓷产品不能进入四星级、五星级宾馆及餐饮行业,大多仅作为礼品和陈设用瓷使用,严重限制了其应用领域。
为此,很多科技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如外加其它物质增韧、增强等措施,均未得到显著的改善,亦未有产业化成果。
发明目的及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骨质瓷诞生以来,存在的强度低、热稳定性差的固有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合成熔剂,该合成熔剂,一方面可以完全替代长石熔剂实现骨质瓷坯体的液相烧结,另一方面,在瓷胎冷却过程中,该熔剂可以几乎全部晶化,转变为极细小晶体,这样在不改变骨质瓷优良外观的前提下,将传统骨质瓷瓷胎中的玻璃相几乎全部转变为极细小晶体,显著提升传统骨质瓷的理化性能,尤其是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从而解决了骨质瓷诞生以来存在的强度低、热稳定性差的固有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骨质瓷坯体,由骨灰或骨粉、熔剂、石英、粘土等原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剂为合成熔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其化学组成为:SiO2 15.0~95.0%,Al2O3 0~20.0%,Na2O 0~15.0%,CaO 2.5~46.0%,P2O5 2.5~39.0%。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合成熔剂的化学组成,以质量百分数计,为:SiO2 25.0~75.0%,Al2O3 0.5~15.0%,Na2O 0.5~10.0%,CaO 10.5~38.0%,P2O5 9.0~32.0%。
优化选择,本发明所述的合成熔剂的化学组成,以质量百分数计,为:SiO2 25.0~60.0%,Al2O3 3~10.0%,Na2O 1.0~7.0%,CaO 19.0~38.0%,P2O5 16.0~32.0%。
其中,本发明所述的合成熔剂的化学组分CaO、P2O5由磷酸三钙、羟基磷酸钙、骨灰引入;所述的化学组分Na2O由钠长石或钠盐引入。
本发明所述的骨质瓷坯体合成熔剂的化学组成中,还包含有以下化学组分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以质量百分数计,TiO2 0~8%,ZrO2 0~8%,ZrSiO4 0~10%,Li2O 0~5%,AlF30~5%,MgF2 0~5%,ZnO 0~6%,B2O3 0~10%;上述化学组分的总量控制在不超过15%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99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