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逐层分级预控沉井倾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1373.6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5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赵海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08 | 分类号: | E02D23/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邬丽明;唐万荣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级 沉井 倾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逐层分级预控沉井倾斜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因地质情况的复杂、开挖的不对称、沉井周边的载荷不一样等原因,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常出现沉井倾斜,且很难纠偏,甚至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和产生安全事故。针对沉井下沉发生倾斜的问题,传统的方法是采用不对称开挖、在沉井上部或沉井外侧采用不对称堆载的方法进行纠偏,但都是在沉井发生倾斜以后而被动采取的措施。
本发明人曾针对此问题提出过中国发明专利“防止沉井倾斜的预控方法”(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公开号为CN101503879A),但此方法所使用的构件比较复杂,需要在井内设置支撑梁及钢牛腿等,而且挖土不便,增加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简便、成本更低的逐层分级预控沉井倾斜的方法,该方法能使沉井发生倾斜的概率大为减少。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逐层分级预控沉井倾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在沉井预下沉的地基中设置多个支撑桩,该多个支撑桩设置在沉井井壁中心线所形成的圆周投影上;
2)预制第一段沉井,在第一段沉井的下部刃脚对应于所述多个支撑桩并将落在所述多个支撑桩的部位,施工成平面,以利于沉井能稳定地落在所述多个支撑桩上;
3)待所述第一段沉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始挖土,进行第一段沉井,直至第一段沉井底部落在所述多个支撑桩上,调平沉井;
4)沿第一段沉井井壁下方将所述多个支撑桩部位的土方向下开挖预定深度,同步拆除预定高度的支撑桩,继续挖土、沉井,直至第一段沉井再次落在所述多个支撑桩上,调平沉井;
5)待第一段沉井按设计要求下沉预定深度后,在其上面继续浇筑第二段沉井;
6)不断重复步骤4)和5),将支撑桩逐段拆除,并在第二段沉井上面继续浇筑预定N段的沉井,直至沉井底端下沉至底部设计标高为止。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桩为钻孔灌注桩、静压桩、锤击或振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桩或钢桩。
上述方案中,所述多个支撑桩等间隔均匀设置,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桩之间的环向间隔距离为3m~15m。
上述方案中,所述多个支撑桩在土硬的部位的间距大于在土软的部位的间距,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桩之间的环向间隔距离为3m~15m。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的下挖深度为0.3 m ~3m。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是使用切割的方法来拆除预定高度的支撑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多个支撑桩设置在沉井井壁中心线所形成的圆周投影上;且支撑桩的顶端位于同一标高,每次沉井时沉井均会分别落在顶端位于同一标高的支撑桩上,故每次沉井都通过支撑桩进行了调平,避免了沉井倾斜的累计。而且相对于本发明人之前的专利,本发明的结构更加简单,井内无梁柱结构,井内挖土更加方便快捷、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至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逐层分级预控沉井倾斜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当然下述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逐层分级预控沉井倾斜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沉井预下沉的地基5中设置多个支撑桩1,该多个支撑桩1设置在沉井井壁中心线所形成的圆周投影6上。该多个支撑桩1等间隔均匀设置,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桩1之间的环向间隔距离为3 m ~15m。可以理解的是,该多个支撑桩也可以以不等间隔方式设置,在土硬的部位的间距大于在土软的部位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桩的数量为八个,其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八个,可根据沉井的直径和土质情况确定。
该支撑桩1可以为钻孔灌注桩、静压桩、锤击或振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桩或钢桩。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灌注桩,即首先采用成孔设备成孔,如钻孔、锤击成孔、振动成孔、静压成孔等,然后将在孔中安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第二步:
如图3所示,预制第一段沉井3,在第一段沉井3的下部刃脚对应于多个支撑桩1并将落在多个支撑桩1的部位,施工成平面2,以利于沉井能稳定地落在多个支撑桩1上。
第三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13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介质隔离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逐层分级调平沉井倾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