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厚度片状银粉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1910.7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4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兴;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谢敏楠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沉积 法制 纳米 厚度 片状 银粉 方法 | ||
1.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厚度片状银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在基底上均匀涂布一层可溶性树脂;
(2)利用化学沉积法在涂布了可溶性树脂的基底上沉积一层纳米厚度的银膜;
(3)利用有机溶剂溶解可溶性树脂,使纳米厚度的银膜从基底上剥离下来,得到含有粗片状银粉的浆料;
(4)将含有粗片状银粉的浆料进行离心,分离得到纳米厚度粗片状银粉;或者将含有粗片状银粉的浆料进行粉碎后并离心,分离得到纳米厚度的细片状银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厚度片状银粉,其特征在于:步骤(4)得到的纳米厚度粗片状银粉或纳米厚度细片状银粉进一步用有机溶剂洗涤,并离心分离去除可溶性树脂,得到成品纳米厚度片状银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可溶性树脂为分子量40000-70000的丙烯酸树脂,涂布方法为丝网印刷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树脂先采用溶剂溶解后,再采用丝网印刷法在基底上涂布,80-120℃烘烤20-60分钟,得到均匀的可溶性树脂层;所述溶剂为丙酮、环己酮、乙酸乙酯或丁酮;丙烯酸树脂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7~1: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对涂布了可溶性树脂的基底进行亲水、敏化处理,然后利用化学沉积法在树脂层表面沉积一层纳米级厚度的银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水处理是将涂布了树脂层的基底浸入0.25~0.35 mM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5~10min后取出,用水冲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敏化处理是将涂布了树脂层的基底浸入到14~17.7 mM氯化亚锡溶液中,5~10min后取出,用水冲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沉积法是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直至析出的氧化银沉淀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再次变黑,继续滴加氨水至完全清澈,得到银氨溶液;向葡萄糖溶液中滴加硝酸,加热、再冷却后加入少量乙醇,得到还原液;于室温下将银氨溶液和还原液混合,通过银镜反应在基底上沉积纳米级银膜。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沉积法是向20~30mM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浓度为24~28wt %的氨水,直至析出的氧化银沉淀完全溶解,然后加入1~1.25 M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再次变黑,继续滴加氨水至完全清澈,得到银氨溶液;向葡萄糖溶液中滴加少量硝酸,90~100℃下加热5~10min,冷却后加入少量乙醇,得到还原液,于室温下将银氨溶液和还原液以1:1~1:1.2的体积比混合,通过银镜反应在基底上沉积纳米级银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丙酮、环己酮、乙酸乙酯或丁酮;步骤(4)中,所述粉碎是采用高能超声仪进行粉碎,高能超声仪的超声强度为5~6W/m2;所述基底材料为包括塑料、玻璃或不锈钢等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19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加热装置
- 下一篇:避险设施集中降温除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