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电缆标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2333.3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4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丁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瑞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电缆 标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电缆标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并取得显著成果,国家电网公司也正在加紧构建覆盖全部营业区的“三集五大”体系,随着电网向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和国计民生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缆作为输送电能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越来越显得重要,不容忽视。
当前,工业企业中运行的电力电缆越来越多,电力电缆火灾事故频发。电缆火灾事故有其特殊的危害性。一方面,它造成巨大的直接损坏,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在全国因电缆着火蔓延成灾的重大事故中,仅在册上报的事故就累计烧毁电缆32万多米,事故后恢复重建工作耗资大、费时长,仅少发、少供电量的损失就达500多亿元;另一方面,控制回路电缆烧损则会造成事故的进一步扩大,甚至损坏主设备,而且修复困难,长时间不能恢复生产。
电缆纵横交错的分布在人类生活、休闲、活动、娱乐的各个场所,一个城市的电能传送需要成千上万根电缆,每根电缆都有各自独立的用途和走向。面对数以万计的电缆,详细标识、准确识别以及实时监测,对电缆有效管理,故障快速检修,避免检修中由于识别错误对电缆的误操作而导致的恶性事故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迫切需要采取新型 的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对电缆进行管理,以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为基础的状态维修体系,逐渐取代预防性维修体系,或用来追踪监视故障的发展趋势已经明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电缆标识系统。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多功能电缆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终端以及多条标识支路,每条标识支路都包括后台管理主机、电缆安全标签和无线数据采集器,电缆安全标签安装于电缆头上,电缆安全标签通过数据采集器连接至后台管理主机,后台管理主机通过以太网或者总线与监控终端通信。
所述电缆安全标签通过ZigBee无线传输方式将电缆参数发送到无线式数据采集器。
所述电缆安全标签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基于ZigBee的无线通讯装置、电子标识和带电指示装置。
所述每条支路都设置手持信息终端,所述手持信息终端用于对电缆安全标识中的芯片进行数据读写。
本发明一种多功能电缆标识系统寿命长:传统的电缆标牌及表面字迹易被腐蚀;捆绑标牌的金属线及扎带容易老化及断裂,标识牌会脱落。安全电缆标签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材料,使用寿命长,基本做到免维护;信息容量大:传统的电缆标牌面积有限,导致标牌上能书写的信息量少,不能全面的表达电缆及附件的全部属性,信息的内容比 较片面。而安全电缆标签采用大容量电子存储器件,可存储大量的信息;系统化生产管理:采用基于数据库开发的后台管理软件,便于分析与生产管理;组网灵活:系统支持有线、无线组网,具有较灵活的部署方式;低功耗设计:采用低功耗芯片节能设计,大大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同时采用空间磁感应取电技术也可以节约系统功耗;根据客户的需求,生成并存储各种数据、报表,为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电缆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终端以及多条标识支路,每条标识支路都包括后台管理主机、电缆安全标签和无线数据采集器,电缆安全标签安装于电缆头上,电缆安全标签通过数据采集器连接至后台管理主机,后台管理主机通过以太网或者总线与监控终端通信。
所述电缆安全标签通过ZigBee无线传输方式将电缆参数发送到无线式数据采集器。
所述电缆安全标签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基于ZigBee的无线通讯装置、电子标识和带电指示装置。
所述每条支路都设置手持信息终端,所述手持信息终端用于对电缆安全标识中的芯片进行数据读写。
该系统结合当前先进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和软件技术,实现了电缆生产管理、电缆电子标识、电缆实时测温、电缆带 电指示四大功能,可以有效消除电力运行和检修维护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安全隐患。
(1)电缆生产管理:基于数据库技术开发的上位机管理系统软件,可对电缆及附件的属性格式进行配置与定义,并将配置文件通过USB传输至手持信息终端,并通过手持终端传输至电缆安全标签,同时也可以通过以太网或无线传输至前端数据采集器,通过数据采集器传输至安全标签,这样便于日后分析与生产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瑞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瑞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23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