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线呼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2393.5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6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7/00 | 分类号: | H04M7/0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陈亮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线 呼叫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离线呼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电话作为“下一代电话”而备受瞩目。相比传统语音电话,IP电话为通过IP网络进行通信,因而,其能够提供更加强大的功能,以及更小的运营成本和更高的通话质量。
IP电话具体需要通过相应的IP电话客户端实现相应的通话,即IP电话客户端需要登陆指定的服务器,建立与该指定的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以便于IP电话客户端之间的呼叫信令基于建立的连接通过服务器进行中转。例如,主叫方呼叫时,会将相应的呼叫请求发给服务器,服务器受到该呼叫请求后,根据请求中的被叫方的ID(标识)找到服务器与被叫方之间建立的IP连接,并将该呼叫请求转发过去,以建立主被叫之间的通信。
但是,由于IP电话客户端通常为运行于平板电脑或手机等设备上的软件,因此,IP电话客户端有时可能并没有在设备中启动运行,此时,IP电话客户端便没有登陆服务器,而处于离线状态,这样,若主叫用户对该IP电话客户端发起呼叫,相应的IP呼叫将不可达到,导致IP电话无法接通,通话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互联网协议电话离线呼叫的方法、设备及系统,以便于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被叫用户终端没有在线的情况下仍可以保证其获知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终端发起的呼叫请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实现互联网协议电话离线呼叫的方法,包括:接收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终端发起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终端的地址信息;当判断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被叫用户终端不在线时,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第三方网关,以通过所述第三方网关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被叫用户终端,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终端的地址信息用于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被叫用户终端建立与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终端之间的呼叫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方网关包括推入网关和短消息网关中至少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第三方网关包括:将所述包含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端地址信息的呼叫请求封装为所述第三方网关能够识别的格式,并将所述封装后的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三方网关。
第二方面,提供另一种实现互联网协议电话离线呼叫的方法,包括:
基于互联网协议的的被叫用户终端接收通过第三方网关发送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终端的地址信息;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被叫用户终端根据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的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终端的地址信息与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终端之间建立呼叫连接。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被叫用户终端与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终端之间建立呼叫连接包括:根据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的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的地址信息向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终端发送振铃音,且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被叫用户终端开始振铃;当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被叫用户终端确认与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终端建立呼叫时,则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终端与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被叫用户终端之间建立通话。
第三方面,提供再一种实现互联网协议电话离线呼叫的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基于互联网协议的的主叫用户终端发起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端的地址信息;当所述服务器判断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被叫用户终端不在线时,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第三方网关;所述第三方网关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被叫用户终端;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被叫用户终端接收所述第三方网关发送来的所述呼叫请求后,根据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的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终端的地址信息与所述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主叫用户终端之间建立呼叫连接。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实现互联网协议电话离线呼叫的服务器,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23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零部件螺栓防错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型舵叶内锥孔加工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