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用保险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2412.4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1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群;岳鹏;苏静;吕敏强;张凌华;侯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10 | 分类号: | H01H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转换开关 器用 保险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用保险模块。
背景技术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终端电器,主要是利用其上的控制器带动电动操作机构来控制开关的动作,以接通或分断常用、备用电源,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生产的连续性。图1为一种目前常用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主要部件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主要包括底板1、电机2、两个断路器3、芯轴21、擒纵4、图中未示出的控制器和外壳;其中电机2安装在底板1的表面中部;两个断路器3分别设置在位于电机2两侧的底板1表面;芯轴21固定在电机2的输出轴上;擒纵4由传动杆5和两个操动器6组成,传动杆5的中部固定在芯轴21上,两个操动器6分别安装在传动杆5的两端底部,并且每个操动器6分别与一个断路器3上的开关手柄7相接触;控制器安装在底板1的表面一侧,用于控制电机2的运转;外壳则罩在电机2及两个断路器3的外部。但是,这种已有技术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存在下列问题:与断路器3相连的每相电源线上通常安装有一个保险,每个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上共安装6个保险。由于组装时需将6个保险分别插入在外壳上形成的6个槽中并固定,因此操作起来非常麻烦,而且由于外壳的表面分布有多个保险外端,这样不仅显得比较凌乱,而且浪费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保险模块化,并且成本低、安装方便、节省空间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用保险模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用保险模块安装在外壳表面形成的模块安装孔内,其包括保险盒机座、两个保险盒盖、两个拉环、12个保险卡簧、6个固定环和6个保险;其中保险盒机座为上端形成有开口的长方形盒体,内部从中利用隔板分成两个空间,每个空间的上端口处分别安装一个保险盒盖,同时每个空间的内部前后端分别安装有一个保险卡簧,并且保险卡簧的下部结构贯穿保险盒机座的底面而露在外部;保险盒盖的一端与保险盒机座上一个空间的一侧边缘相铰接,背面上沿保险盒机座的横向并排设置3个固定环;每个固定环内插入设置有一个保险,并且保险盒盖闭合时保险的两端分别插入在一对相对的保险卡簧中。
所述的保险卡簧由弧形夹、接线端子和固定片一体构成,其中弧形夹位于保险盒机座8的空间内部,接线端5呈板状,从弧形夹的中部底面一侧向外延伸而形成,并且接线端子的一侧水平向外形成有一个突起;固定片是从弧形夹的中部底面另一侧向外延伸而形成,并且接线端子和固定片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的保险盒盖的表面形成有用于嵌入拉环的凹槽。
所述的保险盒机座两侧外表面下部向外突出形成有一个卡扣,同时外壳表面上形成有一个模块安装孔,并且模块安装孔内相应的部位形成有用于与卡扣配合的卡槽。
所述的保险盒机座底面上与其内部隔板两端相对应的部位分别形成有一个螺孔,用于与其它部件紧固连接用。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用保险模块是将安装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上的6个保险集中置于保险盒机座内,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空间,降低成本,而且能够大幅度减少安装工序的数量,提高生产率,并且可使外壳的表面整齐、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目前常用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主要部件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用保险模块外部结构立体图。
图3为拉环提起时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用保险模块外部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用保险模块中保险盒机座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用保险模块背面结构立体图。
图6为保险盒盖打开时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用保险模块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用保险模块进行详细说明。与已有技术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24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转子
- 下一篇:分体式塔形线圈绕线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