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静脉输液自动保护的安全配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3093.9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5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钱志余;王淑瑾;李艺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同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40 | 分类号: | A61M5/4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地址: | 210007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静脉 输液 自动 保护 安全 配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静脉输液自动保护的安全配件。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之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使用的重力输液式输液器在输液完毕后若不及时拔出输液注射件或及时进行换瓶操作,空气就会进入输液管路形成气泡,气泡进入患者体内会造成静脉回血,甚至造成严重医疗事故。这就要求患者、陪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保持清醒,并且要求医护人员反复跑动观察,无形中增加了患者、陪护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与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用于静脉输液自动保护的安全配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静脉输液自动保护的安全配件,瓶塞穿刺器气路通道末端连通进气口,液体通道连通输液管路,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液体通道连通保护装置再连通输液管路;所述的液体通道连通保护装置是液体通道连通保护装置中的止液腔,止液腔内放置浮块,浮块下方是止液腔底部的出口塞,出口塞连通输液管路。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能够在输液完毕后直接阻塞输液管,克服了输液完毕不拔出输液管导致静脉回血的弊端,患者可以在输液过程中安心休息,也不需医护人员来回跑动巡视,大大增加了输液的安全性。
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增加有限,功能稳定有效,能够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所。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输液过程中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本发明输液完毕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中出口塞的结构示意图,B为结构图,C为B的A-A剖面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对应部件名称如下:
瓶塞穿刺器1、液体通道2、保护装置3、封装外壳3-1、止液腔3-2、浮块3-3、挡板3-4、漏液孔3-4-1、出口塞3-5、输液管路4、进气口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瓶塞穿刺器1内有二个通道,一个是液体通道2,另一个是气路通道;气路通道末端连通进气口5,进气口5是带有空气过滤器和塞子的;液体通道2穿过保护装置3中的封装外壳3-1,进入并连通止液腔3-2,而止液腔3-2内放置浮块3-3,在止液腔3-2固定连接挡板3-4,挡板3-4上设置多个漏液孔3-4-1,挡板3-4在浮块3-3上方;止液腔3-2底部中间设置一出口塞3-5,浮块3-3底部针对着出口塞3-5上部,浮块3-3底部呈半圆弧形,与出口塞3-5上部半圆弧形相匹配,止液腔3-2通过出口塞3-5连通输液管路4。
本发明应用过程说明:
如图1所示:
当本发明插入输液瓶后,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输液瓶内药液流入输液管路4形成静水压,当静水压大于静脉压时,药液通过瓶塞穿刺器1内的液体通路2连通至保护装置3中的止液腔3-2中,通过挡板3-4上的漏液孔3-4-1而使止液腔3-2内从少到多充满药液,药液液体使得浮块3-3上浮并离开出口塞3-5,挡板3-4挡住浮块3-3继续上浮,止液腔3-2经出口塞3-5连通输液管路4至人体静脉。
如图2所示:
当输液瓶中的药液输完时,保护装置3中的止液腔3-2内的药液逐渐减少,直至最后没有,使得止液腔3-2内浮块3-3逐渐回落,最后重新回到止液腔3-2内底部,浮块3-3底部的圆弧形正好与出口塞3-5上部的圆弧形契合,并将出口塞3-5堵塞,整个输液管路4不通,使得空气不能从这里进入人体静脉,从而保证输液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同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同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30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家庭手机通话系统
- 下一篇:缝纫机的自动拉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