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射台用热防护涂层的结构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3615.5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7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马磊;张巍;臧红;王国鹏;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20;B32B27/38;B32B15/092;B32B33/00;C09D163/00;C09D7/1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射台 防护 涂层 结构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箭发射台的热防护涂层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火箭发射台表面涂覆的降低发射台背温的热防护涂层结构及其应用,属于耐高温绝热防护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航天、宇航事业的发展,热防护涂料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除了飞行器本身的热防护外,国内对地面设施如火箭发射台也增加了热防护措施。如果将发射台涂以热防护涂料,可使金属表面隔热,减少热烧蚀和热冲击,并防止发射台在多次热冲击载荷作用下产生热疲劳、热龟裂和热断裂,从而确保发射台工作的可靠性,延长发射台的使用寿命。在国外,欧洲航天局位于南美圭亚那的阿里安火箭发射平台为混凝土发射平台,这类由无机非金属材料构筑的发射台抗燃气吹扫烧蚀性能比有机烧蚀涂料好,但缺点是厚度厚,重量重,并且发射台无法进行移动。
利用专门的热防护涂层材料和结构可以对火箭发射台进行热防护,但目前,有关对发射台进行热防护的技术还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地面设施火箭发射台增加热防护措施,提供一种能够承受火箭尾焰吹扫,背温不超过200℃的热防护涂层的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热防护涂料结构,由两层材料组成,底层是有机材料,表层是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底层是由有机材料组成,环氧树脂(质量比,下同)65~80%,固化剂聚酰胺10~20%,增韧剂液态橡胶5~20%。底层材料的厚度为2~6mm。
表层是由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有机胶环氧树脂40~60%,聚氨酯固化剂10~20%,填料沙子15~30%,填料水泥5~15%。表层材料的厚度为3~14mm。
本发明热防护涂层有机底层和有机-无机复合表层总厚度为5~20mm。
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都可以从市场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行业标准。水泥:型号为425硅酸盐水泥,生产厂家是郑州登峰熔料有限公司。环氧树脂:型号为SM828,固化剂聚酰胺:型号为650,生产厂家是无锡光明化工有限公司。增韧剂液态橡胶:型号为数均分子量4000,生产厂家是大连金州盛达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有机胶环氧树脂:型号为SM815,聚氨酯固化剂:型号为735,生产厂家是江苏三木集团有限公司。
本发明应用时,将有机底层和有机-无机复合表层依次涂覆在火箭发射台上,由于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当涂层受到燃气流的高温以及高速的冲刷时,涂层材料的表层材料首先有一个急剧的物理吸热,并开始化学分解,温度上升并向内部传热。分解后的残渣形成残碳层,它起到隔热作用和耐冲刷作用。因此,这些成碳率高、残碳层密实的高聚物耐烧蚀性能好。
由此可见,经过本发明将大大减少金属基体的热烧蚀和热冲击,金属的背温将会大大降低,从而有效地对火箭发射台起到热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6mm涂层试样的背面温度与烧蚀时间的关系曲线;
图2:15mm涂层试样的背面温度与烧蚀时间的关系曲线。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底,2、有机底层,3、有机-无机复合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
实施例1热防护涂层结构的制备
1.有机底层的制备:将环氧树脂SM828、固化剂聚酰胺650、增韧剂液态橡胶按照7:2:1比例混合后,涂覆在除锈、除漆后的190×120×5mm的钢板上,涂覆厚度为2mm。
2.有机-无机复合表层的制备:首先将填料沙子和水泥按照2:1的比例混合均匀,再添加到有机胶环氧树脂SM815和聚氨酯固化剂735按照3:1比例的混合胶中,固体与液体的比例为3:1。待有机底层未完全固化前,将表层材料涂覆在底层材料之上。在厚度为2mm的底层上涂覆厚度为4mm的表层,制备总厚度为6mm的热防护涂层。
对金属钢板上热防护涂料隔热的热防护效果进行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36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准位功率控制系统
- 下一篇:荒坡蓄水保土螺旋深沟修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