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组合及其透镜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13965.1 | 申请日: | 201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1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奕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5/04;F21V5/08;H01L33/58;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组合 及其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组合及其透镜,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发光二极管组合及其透镜。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作为新兴的光源,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用途当中,特别是显示器背光模组。现有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其是将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朝向屏幕,使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直接照射屏幕。为使照射至屏幕的光线均匀化,通常在发光二极管与屏幕之间设置一扩散板。通过扩散板的散射作用,使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能够均匀地输出。为了确保扩散板能充分地对光线进行散射,通常的做法是将发光二极管与扩散板之间留够充足的距离。然而,增加发光二极管与扩散板之间的距离会导致显示器的厚度增加,影响到空间的使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厚度较小的发光二极管组合及其透镜。
一种发光二极管组合,包括发光二极管及透镜,透镜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本体上的若干环状体,本体包括靠近发光二极管的底面及远离发光二极管的顶面,本体的底面形成供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入射的入光面,这些环状体由内至外逐圈排列于本体的顶面,每一连接部包括光扩散面及连接面,光线入射至透镜之后经由各环状体的光扩散面散射出透镜外。
一种透镜,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本体上的若干环状体,本体包括底面及与底面相对的顶面,底面形成入光面,环状体由内至外逐圈排列于本体的顶面上,每一环状体包括光扩散面及连接面,经由入光面进入透镜的光线被各环状体的光扩散面散射出透镜外。
由于采用类似于菲涅尔透镜的多圈环状体形成于本体表面,并在每一圈环状体上形成一可对光线进行散射的光扩散面,这些环状体的光扩散面共同配合作用,可使透镜具有较强的光扩散能力。即使透镜与光源(如发光二极管)之间的距离较近,仍然可以实现较为均匀的散射效果。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的透镜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透镜的倒置图。
图3为包含图1的透镜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的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39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