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阶梯型加速缓冷快速生长REBCO高温超导块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4213.7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0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姚忻;彭波南;程玲;庄宇峰;许恒恒;郭林山;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29/22 | 分类号: | C30B29/22;C30B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阶梯 加速 快速 生长 rebco 高温 超导 块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阶梯型加速缓冷快速生长REBCO高温超导块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REBa2Cu3Ox(简称REBCO、RE123、稀土钡铜氧)超导体被发现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具有完全抗磁性、高临界电流密度和高冻结磁场等特性,REBCO超导块材在诸如磁悬浮力、磁性轴承、飞轮储能和永磁体等方面有许多潜在的应用。而在应用层面对块材的要求一般为具有较大的尺寸,较高的临界电流密度(Jc)。因此,大尺寸超导块体材料的制备是制约块体材料实际应用的关键。目前,顶部籽晶熔融织构法(TSMTG)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REBCO高温超导块体材料制备方法。在生长过程中,NdBCO/YBCO/MgO薄膜籽晶被放置在REBCO前驱体的上表面中心,作为形核点诱导REBCO块体按照籽晶取向定向凝固生长,最终形成单一c轴取向的单畴超导块材。但是,由于降温速率控制的不合理,块体生长的驱动力不足,使得RE123的生长速率很低,得到大尺寸的超导块材需花费较长时间;而过长的生长时间会导致第二相RE211晶粒粗化,影响块材性能。简单的提高降温速率,虽然可以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缩短生长时间,但是,这同时也会引起自发形核的问题。而且,也没有解决因第二相在生长前沿逐渐富集而导致的生长速度变慢,最终停止的问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阶梯型加速缓冷快速生长REBCO高温超导块体的方法,实现在保证籽晶诱导生长的同时,解决产生自发形核和第二相的富集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REBCO超导块体生长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阶梯型加速缓冷快速生长REBCO高温超导块体的方法,通过在生长区间内,采用阶梯型加速缓冷的生长程序,快速生长REBCO高温超导块体,实现了在保证籽晶诱导生长的同时,解决产生自发形核和第二相的富集的问题,而且,逐步提高的降温速率,保证了生长所需的越来越大的驱动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阶梯型加速缓冷快速生长REBCO高温超导块体的方法,以c轴取向的NdBCO/YBCO/MgO薄膜为籽晶,将所述薄膜籽晶的ab面接触前驱块体的上表面,将所述前驱块体和所述薄膜籽晶置于生长炉中进行熔融结构生长,所述生长炉的具体温度程序为:从室温开始经过5h升温至960℃,保温3h;继续加热,升温至最高温度Tmax,保温1~2h;在15min内,降温至起始生长温度Ts;在生长温度区间内,采用阶梯型加速缓冷的生长程序,生长REBCO高温超导块体。
所述阶梯型加速缓冷的生长程序采用阶梯型的逐渐增加的降温速率,包括一个以上生长阶段,不同生长阶段的降温速率不同,每个所述生长阶段的降温速率比其前一个生长阶段的降温速率高25%~100%,每个所述生长阶段的降温速率相同,每个所述生长阶段的生长时间为5~15h。其中,所述生长时间和所述降温速率与所述前驱块体的尺寸有关,所述前驱体的尺寸越大,所述生长时间越长,所述降温速率增加越缓慢。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前驱块体的制备步骤为:
1、按照RE∶Ba∶Cu=1∶2∶3和RE∶Ba∶Cu=2∶1∶1的比例,将RE2O3、BaCO3和CuO粉末混合以获得RE123相和RE211相粉料,按照RE∶Ba∶Cu=2∶4∶2的比例将RE2O3、BaO2和CuO粉末混合以获得RE242相粉料,按照RE∶Ba∶Cu∶Bi=2∶4∶1∶1的比例将RE2O3、BaCO3、CuO和Bi2O3粉末混合以获得RE2411相粉料。
2、分别将步骤1所述RE123相粉料、所述RE211相粉料、所述RE242相粉料和所述RE2411相粉料充分研磨均匀后、烧结,将烧结后的粉末再次研磨、烧结,重复三次,得到组分均匀单一的RE123纯相粉末、RE211纯相粉末、RE242纯相粉末和RE2411纯相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42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弯机物料梭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精液蛋白基因检测昆虫卵孵化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