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悬臂梁接触粘附的临界接触长度和粘附力的测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6099.1 | 申请日: | 201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0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唐洁影;蒋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7/02 | 分类号: | G01B7/02;G01N2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臂梁 接触 粘附 临界 长度 测量 结构 | ||
1.一种微悬臂梁接触粘附的临界接触长度和粘附力的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结构包括衬底(1)、n个具有相同尺寸和材料的十字梁,用于静电激励的下拉电极(6)、呈阶梯形的第一衬底接触电极(9)、n个衬底接触电极和促使粘附分离的拉动电极(7),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每个十字梁均由横梁和与横梁垂直交叉连接的扭转支撑梁组成,所有横梁相互平行,且处于悬空状态;扭转支撑梁通过锚区连接在衬底(1)上,且所有扭转支撑梁位于同一直线上;
下拉电极(6)、第一衬底接触电极(9)、n个衬底接触电极和拉动电极(7)连接在衬底(1)顶面,且拉动电极(7)位于n个十字梁一测的下方,下拉电极(6)和第一衬底接触电极(9)位于n个十字梁另一侧的下方,且第一衬底接触电极(9)位于十字梁端部下方,n个十字梁下方对应的第一衬底接触电极(9)的长度呈阶梯变化,每个十字梁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个衬底接触电极,且各衬底接触电极靠近第一衬底接触电极(9)。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悬臂梁接触粘附的临界接触长度和粘附力的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为4—6。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悬臂梁接触粘附的临界接触长度和粘附力的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动电极(7)位于十字梁一侧末端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609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