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复合织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6303.X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3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董浩宇;白耀宗;周群;黄箭玲;赵东波;费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18;B32B2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游富英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复合 织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复合织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防水透湿面料作为复合面料的一种,是一种新型的纺织面料,在加强布料气密性、水密性的同时,其独特的透汽性能,可使结构内部水汽迅速排出,避免结构孳生霉菌,并保持人体始终干爽,完美解决了透气与防风,防水,保暖等问题,是一种健康环保的新型面料。目前在防水与透气等问题上,解决效果最好的是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层压织物,但由于聚四氟乙烯薄膜自身亲水性较差,微孔容易被粉尘、油渍、汗液等杂质堵塞,蠕变性能影响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处理,主要方法是在薄膜上涂覆透湿聚氨酯。
发明专利200910098021.0公开一种防水透湿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层压织物加工方法,将偶联剂加入聚氨酯底涂料中,增强聚氨酯与聚四氟乙烯粘结强度,聚氨酯使用量较低,可以向聚四氟乙烯薄膜内部渗透与包覆,但是添加聚氨酯的复合膜表面微孔被封堵,降低材料的透湿性能,同时聚氨酯与聚四氟乙烯层的渗透包覆无法控制,并且经过多次水洗后,透湿性能明显降低。发明专利200710148014.8公开一种防水透湿织物制备方法,在聚氨酯涂层里添加少量天然植物粉体,溶剂挥发后粉体吸湿膨胀性保持了整体材料的防水性能,粉体干燥后收缩增加聚氨酯薄膜的孔隙率,但粉体的收缩无法精确控制孔隙率,并且增加了加工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较为简便的薄膜复合织物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聚氨酯涂层溶液中各种溶剂比例,控制聚氨酯与聚四氟乙烯薄膜融合程度,达到复合膜微孔可控, 最后通过点式粘合剂将复合膜和纤维织物面料粘合而成。该方法改善了聚四氟乙烯薄膜的亲水性,实现复合膜微孔可控,并提高了薄膜的防水性能与透湿性能,即使在水洗后性能依然保持良好。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薄膜复合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有机溶剂中加入聚氨酯颗粒料,待聚氨酯颗粒料完全溶解后,加入渗透溶剂和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形成聚氨酯涂层溶液;
所述聚氨酯涂层溶液中各物质的质量百分比为:
有机溶剂 35-75%
聚氨酯颗粒料 10-50% 渗透溶剂 10-50%
硅烷偶联剂 0.5-4%;
(2)将步骤(1)得到的聚氨酯涂层溶液涂覆到聚四氟乙烯薄膜上并烘干,得到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
(3)将步骤(2)得到的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与纤维织物进行热压,得到聚四氟乙烯薄膜复合织物。
为了保证聚氨酯颗粒能够充分均匀的溶解,步骤(1)中在搅拌器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向有机溶剂中逐步加入聚氨酯颗粒料,搅拌器的搅拌转速为800-1500转/ 分钟。
为了保证聚氨酯颗粒能够溶解的更加充分,步骤(1)中聚氨酯颗粒料的固含量为10-50%。
步骤(2)中的烘干温度为90-180℃,烘干时间为1-10分钟。
步骤(2)中得到的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与未改性前的聚四氟乙烯薄膜相比每平方米增重5-20 g。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与未改性前的聚四氟乙烯薄膜相比每平方米增重小于5 g时,没办法起到改性效果;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与未改性前的聚四氟乙烯薄膜相比每平方米增重大于20g时,会将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表面的微孔封堵。
步骤(3)中先对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施以点式热熔胶,再层压纤维织物,然后进行热压,得到聚四氟乙烯薄膜复合织物。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组合。
所述渗透溶剂选自丙酮、丁酮、乙酸乙酯、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组合。
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组合。
步骤(3)中的纤维织物选自棉纤维织物、尼龙纤维织物、涤纶纤维织物、涤棉纤维织物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 通过改变聚氨酯涂层溶液中各种溶剂比例,控制聚氨酯与聚四氟乙烯薄膜中结点以及纤维的融合程度,以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实现复合膜微孔可控。通过添加硅烷偶联剂,增加了聚氨酯与聚四氟乙烯薄膜之间的粘合力,确保了复合薄膜性能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63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