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容量型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7324.3 | 申请日: | 201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4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大西秀明;佐贺浩二;渡边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C14/22 | 分类号: | F04C14/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容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汽车用内燃机的可变容量型泵。
背景技术
近年,为将从油泵排出的油用于例如发动机的各滑动部、控制发动机气门的工作特性的可变气门装置等要求排出压不同的设备,要求在第一泵转速区域维持第一排出压、且在第二泵转速区域维持第二排出压的两阶段特性。
为满足这样的要求,例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可变容量型泵设置有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而摆动的凸轮环,并且在该凸轮环的外周面侧设置有两个受压室,使排出压有选择地作用于这些受压室,由此,变更所述凸轮环与转子的旋转中心之间的偏心量来两阶段地控制排出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24500号公报
但是,在所述以往的可变容量型泵中,由于通过弹簧常数较大的弹簧对所述凸轮环施力,所以相对于作用于所述一个受压室的排出压的上升,向凸轮环的偏心量变小的一侧顺畅地摆动的作用被妨碍,即使希望维持第一排出压或第二排出压,随着泵转速上升,排出压大幅度上升,有可能会大幅度偏离所述要求的排出压的特性。也就是说,例如,在泵高转速时,排出量变得过多,存在消耗无效的能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施加一种可变容量泵,有维持所期望的排出压的要求时,即使泵转速上升也能够抑制排出压的过度上升。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一种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具有:被旋转驱动的转子;能够自由进退地设置在该转子的外周的多个叶片;凸轮环,将所述转子和叶片收容配置在内侧,并且内部形成有多个泵室,通过移动使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的偏心量变化;壳体,形成在所述凸轮环的至少一方的侧面侧,并设置有:吸入部,向凸轮环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向一方向偏心移动时容积增大的所述泵室开口;排出部,向凸轮环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向另一方向偏心移动时容积减少的所述泵室开口;施力部件,沿着所述凸轮环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的偏心量变大的一方向对所述凸轮环施力;第一控制油室,通过导入排出压而抵抗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凸轮环向另一方向移动;第二控制油室,通过导入工作油而与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协同使液压作用于所述凸轮环;切换机构,其切换成从所述排出部向所述第二控制油室导入与排出压相比被减压的工作油的状态、和从所述第二控制油室排出工作油的状态;控制机构,在所述凸轮环的偏心量成为最小之前动作,随着排出压变大,更多地排出所述第二控制油室内的工作油。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为:一种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具有:被旋转驱动的转子;能够自由进退地设置在该转子的外周的多个叶片;凸轮环,将所述转子和叶片收容配置在内侧,并且内部形成多个泵室,通过移动使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的偏心量变化;壳体,形成在所述凸轮环的至少一方的侧面侧,并设置有:吸入部,向凸轮环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向一方向偏心移动时容积增大的所述泵室开口;排出部,向凸轮环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向另一方向偏心移动时容积减少的所述泵室开口;施力部件,以使所述凸轮环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的偏心量成为最大的方式在施加弹簧负载的状态下对所述凸轮环施力;第一控制油室,通过导入排出压而抵抗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凸轮环向另一方向偏心移动;第二控制油室,通过导入工作油而与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协同使液压作用于所述凸轮环;切换机构,其切换成从所述排出部经由节流部向所述第二控制油室导入工作油的状态、和排出所述第二控制油室内的工作油的状态;控制机构,由以下部件构成:阀体,其具有导入排出压的导入端口、与所述第一控制油室连通的第一控制端口、与所述第二控制油室连通的第二控制端口和与排出通路连通的排油端口;滑阀,能够自由滑动地被设置在该阀体内,并控制所述各端口的连通状态;控制弹簧,以比所述施力部件小的作用力对该滑阀施力,所述滑阀受到所述排出压并抵抗所述控制弹簧在所述阀体内滑动,在所述滑阀通过所述控制弹簧被施力并最大程度地移动的初始位置,成为限制所述导入端口及第二控制端口与其他端口的连通状态的同时连通所述第一控制端口和排油端口的第一状态,排出压增大时,成为连通所述第二控制端口和排油端口的同时连通所述导入端口和第一控制端口的第二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73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