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闭式省水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7580.2 | 申请日: | 201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1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宏;萧钦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浩瀚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1/06 | 分类号: | F16K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闭 水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设在水龙头上的自闭式省水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水管控制阀装设在水龙头上的开关处,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然而当人们完成洗涤动作后,必须将手提起才得以操作位于水管龙头上方的控制阀,因此此关水动作的同时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为解决前述的浪费水资源的问题,便有相关技术人员研发出红外线感应水阀,当人们进行洗涤动作时,将手置放在感应区域,便可通过红外线的感应而使水阀开启;完成洗涤动作而将手移开后,水阀便会自动关闭,进而达到省水的效果;但由于红外线的感应范围为一特定区域,人们往往须经多次尝试才得以将手放在适当的感应位置,因此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
因此,目前发展有一种自闭式省水阀,如图10所示,该省水阀直接装设在水龙头的出水端,且包括有一壳体91、一控制杆92、一控时垫圈93及一止水垫圈94;壳体91内设有一进水口911、一出水口912及一控时通道913,进水口912环绕控时通道913,控时通道913向下对外相通;控制杆92穿设在壳体91的控时通道913及进水口911中,且控制杆92底端突出在壳体91外;控时垫圈93套设在控制杆92外,且抵靠在控时通道913的内壁面;止水垫圈94设置在控制杆92的端部,且抵靠封闭进水口911。
请参阅图11所示,使用时,将控制杆92往上推,使止水垫圈94远离进水口911,由此水管的水便可通过进水口911而向下从出水口912流出省水阀;而在水流通过的过程中,由于水流不断地向下撞击控制杆92的顶端,因此控制杆92也会逐渐向下移动,而由于控制杆92外的控时垫圈93抵靠在控时通道913的内壁面而产生一摩擦阻力,因此控制杆92缓慢地向下移动;请参阅图10所示,直到最后控制杆92顶端的止水垫圈94再次封闭进水口911,此时省水阀的出水便会停止,进而达到自动关闭的功效。
然而此种自闭式省水阀有两个缺点:
其一,使用时,当止水垫圈94塞住进水口911以关闭水流的瞬间,水管中流动的水流因为突然撞击到封闭的进水口911而无法继续流动,进而产生一连串的正负压力波而在水管中来回震荡,直到能量因摩擦受阻而停止,此现象将造成刺耳的噪音并可能造成水管的损坏,而该刺耳的噪音便为水锤声;此外,当使用者向上推动控制杆92以开启水流时,由于控制杆92顶端及止水垫圈94须抵抗水管中水流产生的水压,因此操作上的手感也较不顺畅。
其二,由于每次关闭时,控时垫圈93都会与控时通道913的内壁面相摩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控时垫圈93便可能磨损而导致外径逐渐缩小,并且因此降低与控时通道913内壁面的摩擦力,进而造成控制杆92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而水流流出的时间也会越用越短。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自闭式省水阀,其使用时会造成水锤声及水管损坏,并且水流流出的时间容易缩短的缺点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闭式省水阀,其可有效解决上述缺点。
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自闭式省水阀,其中包括:
一壳体,其包括有一内部空间、一进水口、一出水口及一壳体杆孔;进水口及出水口相通;壳体杆孔及出水口位于壳体的同一端;
一承座,其设置在壳体内,且具有一内部空间及上下两端开口,承座的内壁面突出并围绕有一承座杆孔;
一控制杆,其可移动地穿设在承座的承座杆孔中,且控制杆设有一上抵靠部,上抵靠部可封闭承座杆孔,控制杆一端突出于承座的底端开口及壳体杆孔;
一套件,其设置在承座上,且封闭承座的顶端开口,套件中央向上突起,套件贯穿设有一套孔;
一进水座,其设置在壳体上,且封闭进水口,进水座包括有至少一进水道、一流通槽、至少一出水道及一凸部;进水道贯穿进水座;流通槽凹设成形在进水座的底面,且可被套件封闭;出水道贯穿进水座的侧壁,且与流通槽相通;凸部突出成形在进水座的底面,且穿设在套件的套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浩瀚国际有限公司,未经浩瀚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75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