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射流泵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7593.X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7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孙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F5/24 | 分类号: | F04F5/2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方南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射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射流泵。
背景技术
如图2所示,为现有的空气射流泵构造示意图,泵体内设有喉管7和扩散管8,在泵体内中心处设有独立的喷射管和喷嘴9。
喷射管和喷嘴设在泵体内中心处,使泵体内的流道空间变小,只能对体积较小固体污染物进行排污,并降低了射流泵的工作效率;泵在排污时杂物易缠绕在泵体内喷射管上,出现堵塞现象,影响泵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射流泵,其提高射流泵的工作效率,并提高排固定污染物的能力,不易出现泵内堵塞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射流泵,包括泵体和喷射系统,所述的泵体内设有物料入口、喉管进口段和喉管以及扩散管,所述的喷射系统设在泵体外,喷射系统包括进气口、泵室、喷咀、喷口,所述的喷口设在喷咀与喉管进口段的交接处。
所述的进气口为对称设置的两个。
所述的喉管进口段的进料端的口径大于喉管进口段的出料端的口径。
所述的泵室在喷口端的空间小于泵室在进气口端的空间。
所述的物料入口、喉管和喉管进口段以及扩散管同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空气射流泵的喷射系统采用了隐形设计,泵体内没有独立的喷射管和喷嘴,大幅度提高了泵的工作空间,可以抽送小于泵管直径的物料,不易出现杂物缠绕堵塞现象;射流泵中两股流体混合时能量损失小,泵的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气射流泵构造示意图。
图2为现有空气射流泵构造示意图。
图中:1.物料入口、2.泵室、3.进气口、4.喷咀、5.喷口、6.喉管进口段、7.喉管、8.扩散管、9.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空气射流泵,包括泵体和喷射系统,泵体内顺次设有物料入口1、喉管进口段6和喉管7以及扩散管8,喷射系统设在泵体外,喷射系统包括进气口3、泵室2、喷咀4、喷口5,喷口5设在喷咀4与喉管进口段6的交接处。其中,进气口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提高泵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喉管进口段6的进料端的口径大于喉管进口段的出料端的口径,两股流体在此混合,降低能量损失。
泵室2在喷口端的空间小于泵室在进气口端的空间,提高喷射速度,提升泵的性能。
物料入口1、喉管7和喉管进口段6以及扩散管8同轴,阻力小,提高泵的工作效率。
空气射流泵工作原理:工作流体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泵室,由喷口高速喷出,同时静压能部分转化为动能,使泵体内形成真空,将排污液体吸入泵内。工作流体和被吸入的排污液体在喉管中进行混合,发生能量交换,空气的速度不断减小,被吸入的排污液体的速度、压力不断增加,在喉管出口处空气和液体的速度趋于一致。当混合物通过扩散管时,随着流道的增加,速度逐渐减小,动能转化为压力能,使得被吸入排污液体的压力也随之升高,排到指定点。物料室内的排污液体由物料入口进入泵体内,由于泵体内的液体被源源不断的带走,泵体内形成负压,则液体就可以被不断的吸进泵内,连续工作。
本发明的空气射流泵应用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并没有理论可以直接指导泵的结构设计,因此采用了自主提出的非线性数值可视化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的模型,用以指导泵体的几何结构设计,最终成功制得多个样品,并进行了实际效果测试。
该空气射流泵的研发过程:试验-理论分析-数据模拟-数据优化-再试验-再模拟-三次试验-确定最终结构-出三维数模图-加工。
该空气射流泵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下料-粗机加工-焊接-精机加工-钻孔、攻丝-除毛刺-检验-清洗-测试-调试-再测试-包装-储存。
该空气射流泵可以吸取泵管径充许的固体污染物,该泵在水处理中可以使污泥的含水率降到50%左右,还可以泵送固体含量达56%的污水过滤残渣,甚至固定含量达80%的稀浆和污泥,其中,扬程可达10米,最大通过口径可达20厘米。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75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压圆模切机刀辊排废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压缩机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