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7770.4 | 申请日: | 201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2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栗须谷广治;久保次雄;大久保顺市;三柳幸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F25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备有蓄热单元(thermal storage unit)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历来,在热泵(heat pump)式空调机中,当制暖运转时在室外热交换器上结霜的情况下,通过将四通阀从制暖循环切换为制冷循环,由此进行除霜运转。在该除霜方式中,虽然室内风扇(indoor fan)停止,但是冷气从室内机逐渐释放,因此存在热感丧失的缺点。
因此,有一种提案是,在设置于室外机的压缩机的周围配置蓄热装置,将制暖运转中的压缩机的废热蓄积在蓄热装置中,由此利用该蓄积的热进行除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316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蓄热装置中,作为蓄积在压缩机中产生的热、并且将该热向蓄热热交换器传递的蓄热部件,采用热容量大的液体材料。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所蓄积的热从液体的蓄热部件向金属的蓄热热交换器传递时,大的热阻力发生作用,因此不能在短时间内传递。
本发明是用来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缩短从蓄热部件向蓄热热交换器的热移动的时间的空调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配备:压缩机;和配置为与压缩机接触的、用来蓄积在压缩机中产生的热的蓄热单元,
蓄热单元包括:配置为围绕压缩机的、蓄积在压缩机中产生的热的蓄热部件;和将蓄热部件所蓄积的热向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传递的蓄热热交换器,
蓄热部件采用铝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缩短从蓄热部件向蓄热热交换器的热移动的时间的空调机。
附图说明
在继续阐述本发明之前,在附图中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机的制冷循环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中的蓄热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中的蓄热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中的沿着图3的线X-X的蓄热单元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的空调机配备:压缩机;和配置为与压缩机接触的、用来蓄积在压缩机中产生的热的蓄热单元,蓄热单元包括:配置为围绕压缩机的、蓄积在压缩机中产生的热的蓄热部件;和将蓄热部件所蓄积的热向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传递的蓄热热交换器,蓄热部件采用铝形成,由此能够缩短从蓄热部件向蓄热热交换器的热移动的时间。另外,采用铝形成蓄热部件,由此热传导性好、且能够低成本生产。而且,铝是金属,因此其组成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变化。由此,能够稳定蓄热部件的品质。像这样,在蓄热单元中,能够同时实现保持蓄热性能和降低成本。
第二发明的空调机在于,特别是在第一发明中,在蓄热部件上设置沿着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在贯通孔中配置蓄热热交换器,由此采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在蓄热部件与蓄热热交换器之间进行热交换。
第三发明的空调机在于,特别是在第二发明中,蓄热热交换器在被插入贯通孔中后被扩管配置于其中,由此,蓄热部件与蓄热热交换器的紧贴性提高,能够提高蓄热部件以及蓄热热交换器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即,能够缩短从蓄热部件向蓄热热交换器的热移动的时间。
第四发明的空调机在于,特别是在第二或者第三发明中,蓄热热交换器具备:配置于贯通孔并且笔直地延伸的多个直管;和连接邻接的直管的从贯通孔露出的部分的多个连接管,由此采用简单的结构,能够在蓄热部件与蓄热热交换器之间进行热交换。
第五发明的空调机在于,特别是在从第二至第四中任意一个发明中,压缩机配置为与蓄热部件的内侧表面接触,贯通孔是形成于蓄热部件的外侧表面的槽,由此能够配合压缩机的形状决定蓄热部件的内侧表面的形状。因此,不仅能够提高蓄热部件与压缩机的紧贴性,并且能够使蓄热部件有效地蓄积在压缩机中产生的热。
第六发明的空调机在于,特别是在从第一至第五中任意一个发明中,蓄热部件被分割地配置,由此能够容易组装蓄热单元。而且,还能够容易地做出沿着压缩机的弯曲面的形状。
第七发明的空调机在于,特别是在从第一至第六中任意一个发明中,蓄热部件通过挤压成形而制成,由此也可以不设置为用来拔出的圆锥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压缩机与蓄热部件的接触面的接触不良。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77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