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纯电动汽车碰撞安全装置及纯电动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21771.6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7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郭齐杰;陈飞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0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碰撞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碰撞安全装置及纯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在传统汽车的结构设计中,为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降低事故的损伤,在车身结构的设计方面主要以汽车的结构缓冲与吸能为主。而现有技术中纯电动车的结构设计基本沿用传统乘用车的设计理念,各个部件均以刚性连接设计为主,即整车系统所有零部件均以固定锁死方式布置在车身上。由于纯电动汽车携有相当重量的电池包,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整车以及电池包体瞬间释放的动能全部作用在车身上,会对车辆本身及车内人员造成非常大的威胁,这时对纯电动汽车吸能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现在市场上并没有一种专门针对纯电动汽车减少撞车事故伤害的整车碰撞安全结构。现有的设计方法并不科学,且安全系数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装置,该装置有效的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且具有实时性和易用性。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吸能部件,所述至少一个吸能部件邻近所述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包体设置,且与电池包体相接触,所述电池包体与车身半刚性连接,其中,在所述纯电动汽车受到碰撞强度高于预设强度时,所述电池包体脱离与所述车身的连接并向所述吸能部件撞击,所述吸能部件在撞击下发生塑性变形以吸收碰撞能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纯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装置,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发生的强度,电池包体与整车的连接点会自动断开,在巨大动能的作用下,电池包体向碰撞相反方向运动,并对车内吸能部件产生挤压,吸能部件产生形变将部分电池包体动能吸收,从而减少碰撞过程中整车作用的动能,降低碰撞强度,有效的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且具有实时性和易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能部件采用吸能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能材料为铝。由此,提高了吸收能量的高效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吸能部件以蜂窝状分布在所述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包体四周。由此,提高了吸能的充分性与高效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电池包体和所述纯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体是否发生位移,并在检测到所述电池包体发生位移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位移信号,其中,所述整车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位移信号后,对所述纯电动汽车采取高压安全保护动作。
由此,提高了检测电池包体位移的准确性与易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安全保护动作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1)所述整车控制器关闭所述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的正极继电器和负极继电器;
(2)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断开所述纯电动汽车的直流斩波器DC/DC的继电器;
(3)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断开所述纯电动汽车的空调压缩机的继电器。
由此,提高了碰撞过程中高压安全保护的多样性与高效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纯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纯电动汽车,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发生的强度,电池包体与整车的连接点会自动断开,在巨大动能的作用下,电池包体向碰撞相反方向运动,并对车内吸能部件产生挤压,吸能部件产生形变将部分电池包体动能吸收,从而减少碰撞过程中整车作用的动能,降低碰撞强度,有效的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且具有实时性和易用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纯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装置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纯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装置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纯电动汽车示意图;
图4为纯电动汽车碰撞过程示意图;以及
图5为纯电动汽车碰撞发生时高压安全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17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