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置在高架路下方的悬挂式轨道交通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2705.0 | 申请日: | 201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1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科 |
主分类号: | B61B15/00 | 分类号: | B61B15/00;B61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置 高架路 下方 悬挂 轨道交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具体是涉及一种设置在高架路下方的悬挂式轨道交通。
背景技术 现在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一种十分普遍且常态化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无法根本改变的,有些城市还越来越严重。现在,各城市都在寻求解决方法,城市决策者们也都越来越意识到公共交通优先是多么的重要,公共交通不但可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对整座城市的社会、环境效益等发挥着积极作用。正因如此,许多城市正在或开始发展建设公共交通,如城市公交专用道,地铁等。但地铁投资巨大,周期长,要实际投入使用比较缓慢,许多中小城市因资金等原因也建不了地铁。建设城市公交专用道虽然相对容易,但随着私家车的不断成倍增加,原有城市道路已十分拥堵,所以在原有城市道路或人行道或绿化带上等开设公交专用道也会遇到瓶颈。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许多大中型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架路快速道,有些高架路快速道贯穿整座城市的南北、东西走向,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发挥了作用,但用大量资金建成的高架路只能通行汽车,使高架路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降低了高架路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所能发挥的更大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设置在高架路下方的悬挂式轨道交通。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高架路桥墩横梁上设有固定杆,该固定杆与支架连接,该支架处于桥墩横梁下方,该支架呈倒“凹”字状,该支架左右两侧呈竖折横状,即支架的侧壁底部与支架底板连接,所述底板处于支架侧壁的内侧,所述支架侧壁与所述底板二者连接处构成直角,所述支架左右两侧对称,支架左右两侧底板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支架底板上安装有两根平行的铁轨,该铁轨上设有牵引车,该牵引车轮子与铁轨接触,该牵引车设有吊杆,该吊杆向下穿过两根铁轨之间与车厢前部连接,所述车厢后部通过吊杆与小吊车连接,该小吊车轮子与铁轨接触;所述车厢内前部设有总控制器,该总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所述牵引车上的控制器连接,所述总控制器上设有操纵器和开关,所述车厢头部设有信号接收器,所述车厢尾部设有信号发射器;所述车厢右侧即外侧设有出入门,所述车厢左侧即内侧设有逃生门,该逃生门设有门槛,该门槛高度在30cm以上,所述车厢左侧表面挂有可活动的逃生梯子,该梯子呈横向紧贴车厢表面,该梯子一头处于逃生门门槛的外侧并与所述门槛进行活动连接。
一种设置在高架路下方的悬挂式轨道交通配有高架站台,该站台设置在高架路下方的地面道路上方,该站台踏脚面与所述车厢踏脚面齐平;该站台设有引桥,该引桥的一头与站台连接,该引桥的另一头与设置在高架路下方地面道路的人行道上的桥墩连接,与所述桥墩连接的一头引桥左右两侧各设有斜梯,该斜梯的上端与引桥连接,该斜梯的底端与所述人行道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设置在高架路下方,充分利用了闲置空间,不占用地面道路,节省了宝贵有限的地面或地面道路资源。本发明只要将新建的高架路桥墩再升高3m左右并增加桥墩及高架路箱梁的相应承重力等即可,虽然也要增加成本,但比起新建的地铁或高架轨道交通等则可节省巨大的成本,而且建设周期相对较短,建造更方便,能更快地投入实际使用。本发明车厢设置在铁轨下方,重心更稳,使牵引车及车厢行驶起来更顺畅平稳。本发明不受红绿灯制约,不会发生拥堵,能安全快捷地将乘客运送到目的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横截面情况下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支架与铁轨连接等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横向立面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叙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图中1.横梁、2.固定杆、3.支架、4.站台、5.匝道、6.牵引车、7.铁轨、8.吊杆、9.车厢、10.梯子、11.小吊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科,未经陈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27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墓葬墓穴地
- 下一篇:存储器芯片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