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2773.7 | 申请日: | 201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7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道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道荣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9/06;A61K33/0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陈其霞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痛风 中成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西医治疗痛风多采用排酸、消炎的方法,不能全面系统地解决问题,且费用高、副作用大,容易产生腹泻、损伤肝功能等。运用中草药治疗痛风是一直研究的工作,但目前的治疗只能减轻患者痛苦,不能根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可以较低的成本治疗痛风,并且疗效好、见效快、不易复发。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其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大叶秦艽3-5、小秦艽3-5、甘草3-8、牡丹皮4-15、茵陈15-20、赤芍5-20、当归8-15、车前草30-40、黄连2-10、灯芯草15-18、生石膏15-30、知母6-12、白茅根25-30、猪苓8-15、水丁香5-10、黄柏9-15。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其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为:大叶秦艽4、小秦艽3、甘草5、牡丹皮10、茵陈17、赤芍15、当归13、车前草35、黄连7、灯芯草16、生石膏24、知母9、白茅根28、猪苓12、水丁香7、黄柏12。
所述的中成药是一种胶囊剂。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方法制成的中成药,对治疗痛风有很好的疗效,通过临床应用和观察,采用本发明中成药的的患者二日止痛,二十日降尿酸,见效快、无毒副作用且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大叶秦艽4、小秦艽3、甘草5、牡丹皮10、茵陈17、赤芍15、当归13、车前草35、黄连7、灯芯草16、生石膏24、知母9、白茅根28、猪苓12、水丁香7、黄柏12。
称取上述各原料混合,洗净,干燥,加入2L水,文火煎1小时,大火煎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1.15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将颗粒用胶囊填充剂制成0.4g/粒的胶囊。每日三次,每次两粒服用。
为检验本发明的治疗效果,特进行以下实验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法。
选取40例痛风患者,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43岁。治疗组20例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46岁。
治疗标准为《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痛风的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好转:关节肿胀消减,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对于对照组采用通常的西药方法治疗。对于治疗组的给予本发明的胶囊剂治疗。
观察2个月,治疗结果如下:
现提供以下典型病例证实:
病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道荣,未经张道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27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