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23554.0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1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顾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1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永建 |
地址: | 2150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弹性固定元件与顶抵元件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其为现有侧光式背光模组俯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包括背板10、导光板11以及光源12。导光板11设置在背板10上,而光源12设置在背板10上并对应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0。导光板11上与入光面110相邻的侧面111、112分别具有多个凹槽113,而背板10具有多个定位元件101。当导光板11组装在背板10上时,背板10的多个定位元件101会容置在导光板11的侧面111、112上的多个凹槽113内,使得导光板11能够固定在背板10上。
然而,凹槽113与定位元件101因公差的存在,当定位元件101容置于凹槽113内时,定位元件101与凹槽113之间会有间隙100的产生,而此间隙100会造成导光板11产生移动的情况。当导光板11移动时,导光板11与光源12之间的间隙100a也会相对产生变化,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当导光板11朝A方向移动时,导光板11与光源12之间的间隙100a会变小,而当导光板11朝B方向移动时,导光板11与光源12之间的间隙100a会变大。上述间隙100a变化的情况会对光学辉度(亮度)或者是色彩均匀度造成影响。此外,在对上述背光模组1结构进行冲击与震动测试时,会有定位元件101歪斜或者是造成导光板11破裂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透过弹性固定元件与顶抵元件固定导光板。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导光板、弹性固定元件以及顶抵元件。背板具有一卡合部及一侧壁。导光板设置在背板上且导光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及相对的底面与顶面,其中第一侧面连接底面及顶面,第二侧面连接底面及顶面。弹性固定元件设置在卡合部之中,且弹性固定元件具有容置空间,以容置部分导光板。顶抵元件设置在导光板的第二侧边与侧壁之间,以抵靠导光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弹性固定元件具有底部以及由底部延伸出的彼此相对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且底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定义出容置空间,其中底部接触导光板的第一侧面,而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分别接触导光板的底面与顶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固定元件形变前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导光板的底面与顶面之间的间距,弹性固定元件经拉伸后而容置导光板,且通过弹性回复力来固定导光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顶抵元件具有顶抵部以及由顶抵部的一端延伸而出的支撑部,其中顶抵部具有第一顶抵面与第二顶抵面,第一顶抵面抵靠导光板的第二侧面,第二顶抵面抵靠背板的侧壁,而支撑部接触导光板的底面,且支撑部的高度等于第一固定部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垫高元件,设置在背板与导光板之间,以支撑导光板,且垫高元件的高度等于第一固定部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固定元件具有底部与自底部延伸而出的固定部,且底部与固定部定义出容置空间,其中底部接触导光板的第一侧面,而固定部接触导光板的顶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光源,设置在背板上,光源具有电路板与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这些发光元件对应导光板的第二侧面,而导光板的第二侧面为入光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顶抵元件抵靠导光板的第二侧面而使得光源与第二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顶抵元件具有顶抵部以及由顶抵部的一端延伸而出的承载部,其中顶抵部具有第一顶抵面与第二顶抵面,第一顶抵面抵靠导光板的第二侧面,第二顶抵面抵靠背板的侧壁,而承载部接触光源的电路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顶抵元件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包括铝金属材质与铜金属材质。
在本发明中,通过弹性固定元件与顶抵元件的搭配,使得导光板与光源之间的间隙不会产生变化,又由于弹性固定元件具有弹性回复力,当导光板因为温度变化而产生热膨冷缩现象时,弹性固定元件仍旧可以对导光板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侧光式背光模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35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