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可控往复回转式棒管料精密下料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24192.7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8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升吨;钟斌;赵仁峰;范淑琴;张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B23Q3/00;B23Q5/00;F15B21/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可控 往复 回转 式棒管料 精密 下料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棒管料精密下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可控往复回转式棒管料精密下料机。
背景技术
金属棒管料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坯料形式,其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各种轴类零件和销类零件等,其精密下料工序作为大机器生产过程中的第一道工序,也是零件加工的开端,其下料效率和下料断面质量将直接影响后续加工工序的繁杂程度及加工成本。传统的精密下料方法包括剪切、锯切以及车削,但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断面质量差、几何加工精度不高、材料利用率低以及加工效率不高等劣势,同时受到棒管料直径和材质的影响,在外加载荷和加工难易程度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可重复性较差,而新发展起来的高能精密下料方法,虽然效率和精度都能达到精密下料要求,但高昂的加工成本却成为其广泛推广的瓶颈。而近几年仍处于实验室研究状态下的低应力精密下料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棒管料直径对外加载荷的依赖性,但在下料载荷的连续可控、断面的平整度及棒管料的轴向扭转上仍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可控往复回转式棒管料精密下料机,可对下料载荷进行渐进式连续的控制,并解决了因载荷的单向循环作用而引起的轴向扭转,提高了棒管料性能的各向同性,使得整个下料过程具有高的可控性,高的棒管料下料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液压可控往复回转式棒管料精密下料机,包括金属棒管料固定装置、载荷加载回转装置、轴向送进装置及电液工作回路,金属棒管料固定装置包括金属棒管料1,金属棒管料1一端固定安装于棒管料夹持座2上,另一端自由悬空于棒管料套筒4内,金属棒管料1与棒管料套筒4的中心线重合于同一中心线a,棒管料套筒4的一端利用聚氨酯套筒20安装于套筒支架3内,并利用第一轴用卡簧19、第二轴用卡簧21及第一孔用卡簧22进行轴向的固定,棒管料套筒4的另一端外周环形槽内安装有钢珠17并悬空置于径向位移调节套筒5内。
载荷加载回转装置包括径向位移调节套筒5,径向位移调节套筒5与调节套筒法兰7固定安装于螺旋摆动液压缸8的输出轴上,螺旋摆动液压缸8连同其上的第一油管9和第二油管10固定安装于螺旋摆动液压缸固定支架11上,整个载荷加载回转装置安装于燕尾滑轨6上。
轴向送进装置包括液压活塞缸15,安装于液压活塞缸15内的活塞杆13利用固定螺母12固定安装于螺旋摆动液压缸固定支架11之上,第三油管14与第四油管16固定安装于液压活塞缸15上,整个液压活塞缸15固定安装于可调节高度的活塞缸固定底座18之上。
电液工作回路包括液压回路和电控回路,液压回路包括油箱23,与油箱23相连的是定量泵24,定量泵24的另一端与单向阀25相连,单向阀25的另一端分别与减压阀26及溢流阀27相连,减压阀26分别与第一三位四通电磁阀30及第二三位四通电磁阀31的进油口相连,第一三位四通电磁阀30的P1油口35及P2油口36分别与螺旋摆动液压缸8的第一油管9及第二油管10相连,第二三位四通电磁阀31的P3油口37及P4油口38分别与液压活塞缸15的第三油管14及第四油管16相连,第一三位四通电磁阀30及第二三位四通电磁阀31的电磁控制端利用控制电路33连接于控制计算机34上,第一三位四通电磁阀30及第二三位四通电磁阀31的回油口与溢流阀27的另一端一并连接于背压阀28上,背压阀28的另一端与过滤器29相连,过滤器29回油连接于油箱23上。
本发明能够实现金属棒管料的一次性完整精密下料操作,并且由于采用0~360°往复回转式螺旋摆动液压缸作为精密下料的动力源及个人计算机作为控制输入端,不仅实现了精密下料过程加载载荷的实时控制,增强了系统的可控性,同时还减少了所下棒管料因加载载荷的循环旋转而引起的扭转,大大提高了金属棒管料的几何精度和性能。整个精密下料机具有下料载荷大且连续、效率高、可控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截面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液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41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质多通道3D脑室镜系统
- 下一篇:立式电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