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配电自动化平台的线损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24674.2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6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琦;沈浩东;陈连杰;杜红卫;陈玉琴;张怡然;夏崇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扬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许婉静 |
地址: | 2100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配电 自动化 平台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配电自动化平台的线损分析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
背景技术
配电网中低压线损是电力网线损的一个组成部分。线损率是国家考核供电企业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也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搞好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提高经营收入、实现多供少损、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
影响配电网线损的主要因素有网络结构、运行方式、设备参数、运行数据、用户正规用电、外界不可抗因素等。目前的配电网线损软件多以软件包的形式出现,单机运行,数据的传递必须通过人工完成,工作量大,不利于推广;单机版的线损计算分析系统模型数据不具有实时性,不利于实时分析,精确计算;线损分析应用系统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与电网其他运维系统如PMS、DMS、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能量系统不存在信息交互,无法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息整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配电自动化平台的线损分析方法,实现中低压配网的线损分析计算及展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配电自动化平台的线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基础数据:通过信息交互总线载体及接口报文,将多个系统的不同类型的相关数据进行集成,统一解析共享到配电自动化平台,为线损分析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包括首端电量数据、末端电量数据和末端电流数据;每日自动获取前两天的接口数据,使每日计算线损使用的基础数据具有时效性;
2)获取运行方式数据:配电自动化平台每天按时记录全网运行方式,在对日线损进行计算时根据每天线路运行方式调整次数选择某一时刻运行方式断面作为计算网架,保证每日计算线损使用的网架结构具有时效性;
3)线损计算:每日根据获取到的接口数据及运行方式数据,自动对前两天的线损进行计算分析,保证线损的计算查询具有准实时性。
在所述步骤2)中,按以下步骤选择运行方式断面依据,用户指定一个典型时刻记录该时刻运行方式,另外再记录一个中午整12点的运行方式;
21)如果计算日计算馈线运行方式调整次数大于1次,则计算模块处理运行方式时选择用户指定典型时刻的运行方式数据作为计算网架;
22)如果计算日计算馈线运行方式调整次数等于小于1次,则计算模块处理运行方式时选择整12点的运行方式数据作为计算网架。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基于配电自动化平台的线损分析方法,在进行线损分析准实时计算时,应用配电自动化平台提供的基础模型及SCADA数据,首先进行判断基础数据是否具备,然后对运行方式进行处理,基于准实时数据及实时获取的运行方式对线路损耗进行分析计算,计算过程无需手动建模,手动画图,手动录入数据,实现一次部署,自动运行,大大减少了数据维护工作,并增加了时效性,提高了计算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体系结构示意图。
图2线损分析应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集成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配网线损分析应用实施技术方案中,包括一套具备标准组件化的配电自动化系统(DMS),一套信息交互总线系统,一套含线损分析处理功能模块。配电自动化系统(DMS)作为配网故障处理功能模块的支持平台;信息交互总线系统负责整合传输系统间数据,将数据共享到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为线损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含线损分析处理功能模块实现基于配电自动化的线损分析处理功能,即本发明的关键所在。
所述EMS/DMS系统体系结构最重要的特点是支撑平台与应用之间有着清晰的层次划分,始终以所有应用的需求为重点,实现对各应用的全面服务。在支撑平台的设计过程中,对配网故障处理模块、SCADA、FES等各功能需求进行充分总结、归纳,设计出了满足各应用需要的平台接口与服务规范。支撑平台提供数据服务、报表工具、告警服务、权限管理等公共服务,各应用子系统只专注于应用功能的处理和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扬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未经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扬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46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叠合板的模数化侧模
- 下一篇:一种网络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