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混凝土用减缩型减水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6725.5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4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0 | 分类号: | C08F283/00;C08F220/06;C08F222/06;C04B24/26;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混凝土 减缩 水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混凝土用减缩型减水剂。
背景技术
混凝土因收缩而引起的开裂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大打折扣,从而缩短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混凝土减水剂是降低水泥用量、提高工业废渣利用率、实现混凝土耐久性和高性能的技术途径之一,也是使混凝土向高科技领域发展的关键材料之一。
目前,我国混凝土减水剂主要有萘系、氨基磺酸盐、三聚氰胺等高效减水剂。最常用的是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其价格便宜,但是其减水率低,仅为8%-10%,有一定缓凝和引气作用,超掺严重影响混凝土性能;萘系和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一般为20%左右,不引气、不缓凝,增强效果好,超掺对混凝土性能影响不大,但是其原料价格较高,且添加这类减水剂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而且所用的萘、甲醛、三聚氰胺等原料对人体及环境有害。这些减水剂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收缩,但仍不能满足工程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用减缩型减水剂,能够有效地提高减水剂的减水率和分散性,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具有优良的保坍性、流动性和抗裂性,与混凝土的相容性较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用减缩型减水剂,是一种聚羧酸盐系高效减水剂,所述建筑混凝土用减缩型减水剂是先在水中加入马来酸酐、一缩二乙二醇单丁醚、叔丁醇和催化剂,接着加热至120℃,保温4小时后降温至80℃,然后加入引发剂,甲基丙烯酸和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接着继续保温2小时后降温至35℃,再用中和剂中和溶液,至PH值为7-8即得。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建筑混凝土用减缩型减水剂的固含量为20%-25%。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其加入量为4%-8%。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和剂为氢氧化钠,其浓度为32%-3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不会水解变质的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大大提高了聚合反应活性,产品转化率高,用其合成的减水剂产品的有效含量高,减水剂的综合性能优良,有效地提高了减水剂的减水率和分散性,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坍性、流动性和抗裂性,与混凝土的相容性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建筑混凝土用减缩型减水剂,是一种聚羧酸盐系高效减水剂,所述建筑混凝土用减缩型减水剂是先在水中加入马来酸酐、一缩二乙二醇单丁醚、叔丁醇和催化剂,接着加热至120℃,保温4小时后降温至80℃,然后加入引发剂,甲基丙烯酸和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接着继续保温2小时后降温至35℃,再用中和剂中和溶液,至PH值为7-8即得。
其中,所述建筑混凝土用减缩型减水剂的固含量为20%-25%。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其加入量为4%-8%,优选为7%,其价格便宜,所得溶液耐水性较好。
所述中和剂为氢氧化钠,其浓度为32%-35%,优选为33.5%,是最强的碱类之一,可与酸反应生成钠盐,中和溶液的PH值。
本发明的建筑混凝土用减缩型减水剂具有以下优点:1)掺量低,只需在混凝土中掺入2%-5%,就能使减水率达到30%以上;2)保坍性好,90分钟内坍落度基本无损失;3)与混凝土的相容性好;4)低收缩,有一定的引气量;5)可降低成本;6)不含甲醛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环境无污染。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建筑混凝土用减缩型减水剂,采用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不会水解变质的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大大提高了聚合反应活性,产品转化率高,用其合成的减水剂产品的有效含量高,减水剂的综合性能优良,有效地提高了减水剂的减水率和分散性,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坍性、流动性和抗裂性,与混凝土的相容性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未经常熟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67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