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包装榨菜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28100.2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0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阚建全;赵兴娥;刘雄;张甫生;郑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18 | 分类号: | A23L1/2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716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 包装 榨菜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蔬加工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明包装榨菜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榨菜是一种以茎用芥菜(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俗称青菜头)为原料,经整理、脱水、加盐腌制后熟而成的腌菜,以表似碧玉的外观形态、鲜香嫩脆的特殊风味、营养丰富、方便可口、佐餐、调味用途多样等优点而驰名中外,与法国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蓝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我国榨菜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以涪陵榨菜最为著名。据资料统计,仅重庆目前就有近120家榨菜加工企业,年产量3000吨以上企业30余家。榨菜产业化优势明显, 2011年重庆市涪陵区青菜头种植面积587万亩、产量113.4万吨,产销成品榨菜35万吨,榨菜产业总收入近31亿元。在重庆农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产业优势。虽然榨菜产品本身具有色泽鲜明,形态美观,香气浓郁,质地脆嫩爽口,营养丰富、方便可口的优点,但如果用透明材料包装,在销售过程中会逐渐发生颜色变暗、香气变劣和质地变软等品质劣变而降低商业价值。因此,现今市售的包装榨菜绝大部分采用不透明包装,这虽然可以保持榨菜品质,但消费者看不到榨菜的外观品质,影响了消费欲望。因此寻找一种透明包装榨菜生产方法,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相关透明包装榨菜生产方法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包装榨菜生产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透明包装榨菜生产方法,是采用PET/PA/RCPP食品透明包装材料和添加一定量的护色剂来实现。
常规榨菜加工方法为:将榨菜盐坯原料(半成品)经过修剪看筋,验质后,清洗,切片、丝或粒,用水将榨菜片、丝或粒脱盐至含盐量3-10%,脱盐榨菜压榨或离心脱水后,与榨菜调味辅料拌合均匀,包装,杀菌等加工步骤。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透明包装榨菜生产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在常规榨菜加工方法中,脱盐榨菜压榨或离心脱水后,取护色剂与榨菜调味辅料充分混合均匀,再与脱水榨菜拌合均匀,然后用透明包装袋包装,即制得透明包装榨菜产品。护色剂及其用量为:按脱水榨菜质量计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160-240mg/kg,异抗坏血酸钠5-15mg/kg,氯化钙(CaCl2)粉末80-100 mg/kg。
所述的透明包装袋为PET/PA/RCPP食品透明包装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解决了榨菜透明包装后颜色变暗、香气变劣和质地变软的问题,在保质期内其色泽、气味、总酸、氨基态氮、还原糖、VC等品质指标方面达到了非透明材料包装榨菜的品质,同时能给消费者清楚地展现榨菜的外观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将榨菜盐坯原料(半成品)经过修剪看筋,验质后,清洗,切片,用生活饮用水将榨菜片脱盐至含盐量3-10%,压榨脱水后待用;按下述比例称取护色剂(以脱水榨菜质量计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200mg/kg,异抗坏血酸钠10mg/kg,氯化钙(CaCl2)粉末90 mg/kg;将此护色剂与榨菜调味用的其他调味辅料充分混合均匀,再将其与脱水后的榨菜片拌合均匀,装入PET/PA/RCPP食品透明包装袋后按常规榨菜生产方法生产,即制得透明包装榨菜产品。
将透明包装和不透明包装榨菜样品在自然条件下贮藏5个月后比较发现:透明包装榨菜样品的L值(亮度色差值,色度仪测定的指标)和风味(感官评定值)几乎没有变化,硬度值(质构仪测定值)降低约2%。
实施例2
将榨菜盐坯原料(半成品)经过修剪看筋,验质后,清洗,切丝,用生活饮用水将榨菜丝脱盐至含盐量3-10%,压榨脱水后待用;按下述比例称取护色剂(以脱水榨菜质量计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240mg/kg,异抗坏血酸钠5mg/kg,氯化钙(CaCl2)粉末80 mg/kg;将此护色剂与榨菜调味用的其他调味辅料充分混合均匀,再将其与脱水后的榨菜丝拌合均匀,装入PET/PA/RCPP食品透明包装袋后按常规榨菜生产方法生产,即制得透明包装榨菜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81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