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中外不同牛群体的基因诊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28854.8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1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黄永震;王珂忆;蓝贤勇;雷初朝;胡沈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中外 不同 牛群 基因 诊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遗传学领域,涉及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特别涉及一种检测中外不同牛群体的基因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遗传标记指可追踪染色体、染色体某一节段、某个位点在家系中传递的任何一种遗传特性。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可遗传性和可识别性,因此生物的任何有差异表型的基因突变型均可作为遗传标记。遗传标记大致经历了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四个发展阶段。1974年,Grodzicker等首次提出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作为遗传标记,开创了直接用DNA作为遗传标记的先河,从而揭开了分子标记研究的序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尤其是1985年Mullis等[27]发明了PCR技术以后,分子标记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分子标记之所以能反映DNA水平的遗传变异情况主要是基于被研究的DNA分子由于缺失、插入、易位、倒位、重排或存在长短与重排不一的重复机制而产生多态性。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DNA分子标记有许多特点,如直接以DNA的形式表现;某些标记表现共显性;标记数量多;表现为中性;多态性高等。如今,分子标记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遗传标记中占主导地位。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T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的学者Lander(1996)提出的一类遗传标记系统,就是指基因组DNA序列中由于单个核苷酸(A/T/C/T)的变化而引起的多态性。它的变异形式有:颠换、转换、插入和缺失等,主要由单个碱基的转换或者颠换所引起。具有转换型的碱基变异的SNPs约占2/3。在任何已知或未知的基因内或附近都可能找到数量不等的SNPs,基因编码区内的SNPs(cSNPs)比较少,因为在外显子内的变异率仅占周围序列的1/5,但它在遗传病和育种的研究中却具重要意义,因此倍受关注。
标记辅助选择就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选择方法相结合,通过对遗传标记的选择来间接选择控制某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使之能够同时利用标记位点信息和数量性状的表型信息,更准确估计动物个体的育种值,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展。标记辅助选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家畜各性状间的遗传分析;第二阶段是蛋白质(酶)标记对数量性状的标记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分子遗传标记阶段。随着分子标记技术日渐成熟与丰富,使覆盖整个基因组的标记成为可能,通过与QTL间的连锁分析,实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目标。SNP作为新的遗传标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克隆、遗传育种及多样性的研究。分子育种,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mark-assist selection,MAS),该技术是借助DNA分子标记对遗传资源或育种材料进行选择,对畜禽的综合性状进行品种改良,它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传统遗传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新品种选育。在畜禽育种中,人们期望,通过对生长性状密切相关,并且与数量性状紧密连锁的DNA标记的选择,达到早期选种和提高育种值准确性的目的,从而在畜禽育种中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
近年来,人们发展了许多用于探寻分子遗传标记的方法,最常见的有单链构象多态技术(SSCP)、PCR-RFLP和直接测序技术等,SSCP它可以发现靶DNA片段中未知位置的碱基突变。Takao经实验证明小于300bp的DNA片段中的单碱基突变,90%可被SSCP发现,他认为现在知道的所有单碱基改变绝大多数可用该方法检测出来。另外,SSCP方法可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不同迁移率的突变单链DNA分离,并且还可以进一步提纯。用这种方法可以最终从DNA序列水平上鉴别突变DNA片段。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不需要特殊的仪器。
Gli3基因属于GLI-Kruppel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其参与的Shh信号通路在动物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神经系统及肢体的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了3个中国地方黄牛群体(南阳牛:187头;秦川牛:287头;郏县红牛:139头)和1个国外品种(荷斯坦牛:95头)共708个个体的Gli3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了其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中国黄牛的高效选育和分子标记数据库的建立、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提供遗传学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88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搅拌装置
- 下一篇:RS-232接口测试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