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韧性资源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9344.2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2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生;邓炳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B29C43/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韧性 资源 再生 生物 降解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韧性资源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乳酸(PLA)和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3-HB-co-3-HV))均为资源可再生、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解决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另外,PLA和P(3-HB-co-3-HV)均为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可进行熔融加工。然而,它们均受到材料脆性的限制,因此,针对PLA和P(3-HB-co-3-HV)增韧的研究较多,就PLA的增韧而言,第二组分多为不可再生资源,仅西安工业大学(CN200910023042.6)用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均聚物和天津国韵生物材料有限公司(CN201210040941.9)用P(3-HB-co-4-HV)实现了对PLA的增韧。而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P(3-HB-co-3-HV)生产基地——宁波天安生物有限公司,但P(3-HB-co-3-HV)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理想,若能实现P(3-HB-co-3-HV)对PLA的增韧,一方面可克服PLA材料脆的缺陷,拓宽其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可实现P(3-HB-co-3-HV)的价值,拓宽其应用,促进我国P(3-HB-co-3-HV)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PLA材料增韧和P(3-HB-co-3-HV)的发展现状,为了增韧PLA,并拓宽P(3-HB-co-3-HV)的实际应用,用来P(3-HB-co-3-HV)来增韧PLA,开发出了一种韧性资源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并提供了其制备方法。
韧性资源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其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聚乳酸(PLA):50~98份;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3-HB-co-3-HV))为2~50份;
所述的韧性资源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PLA的粘均分子量为:6.0×104~3.0×105;
所述的韧性资源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PLA中右旋乳酸单元的含量为:0~10mol%;
所述的韧性资源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P(3-HB-co-3-HV)的粘均分子量为5.0×104~1.0×106;
所述的韧性资源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P(3-HB-co-3-HV)中的3-羟基戊酸酯(3-HV)结构单元的含量为0~100mol%,当3-HV的含量为0时,P(3-HB-co-3-HV)即为聚(3-羟基丁酸酯)(P(3-HB));
所述的韧性资源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先将PLA和P(3-HB-co-3-HV)在真空烘箱中干燥8~48h,干燥温度为50~120℃;
(2)称取PLA50~98份和PHBV2~50份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干混3~5分钟,然后在双螺杆共混机中熔融共混造粒,得复合母粒,熔融共混温度为160~220℃,转速为50~150rmp,熔融共混时间为3~8分钟;
(3)将复合母粒在热压机上进行热压成型,得韧性资源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热压温度为170~220℃,热压时间为3~8分钟,压力为3~15MPa。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用资源可再生、生物可降解的P(3-HB-co-3-HV)实现了对PLA的增韧,所得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为40.5~62.8MPa,断裂伸长率为20~400%。
(2)PHBV是一种脆性材料,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现将其与PLA一起使用,做成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复合材料,拓宽其应用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力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9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熨斗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二元酸发酵液中去除可溶性蛋白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