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翻倒试验装置以及飞机翻倒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3980.2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9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邹群飞;陈水根;朱亲强;任锋亮;李友和;梅李霞;杜娟;李善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5/00 | 分类号: | B64F5/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翻倒 试验装置 以及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设计领域,具体地说,公开了一种飞机翻倒试验装置,以及在本发明的飞机翻倒试验装置基础上的飞机翻倒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按照中国民用航空总局CCAR-23部要求,飞机应急着陆时,如果不能确保飞机在应急着陆时不会发生翻倒,则结构必须设计成能在飞机完全翻倒时保护乘员。若无经验表明结构设计在飞机完全翻倒时可以保护乘员,则必须通过翻倒试验验证其结构的符合性,目前国内尚未开展过此类试验。
图1示出了飞机翻倒后所受到的载荷情况,图中向右的箭头表示飞机翻倒后的滑行趋势,翻倒后,飞机主要承受向下惯性载荷PW和地面摩擦力Pf,通过翻倒试验模拟其真实受力状态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难题:
1.如何模拟翻倒姿态;
2.如何施加向下惯性载荷和地面摩擦力,尤其是模拟规定摩擦系数的地面摩擦力(CCAR-23规定摩擦系数为0.5);
3.如何固定飞机且又不增加多余约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的需要,提供一种飞机翻倒试验装置,同时公开了在本发明的飞机翻倒试验装置基础上的飞机翻倒试验方法,旨在尽量真实的模拟翻倒姿态,并按照规定施加向下的惯性载荷和地面摩擦力,同时能够很好的固定飞机且不增加多余约束。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飞机翻倒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平台以及用于支撑试验平台的支架,所述试验平台上表面的前端设有用于与飞机机头铰接的机加铰支接头,翻倒后的飞机机头与所述机加铰支接头铰接,所述试验平台的两侧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与飞机机身接触的滑轮,还设有惯性载荷加载机构,和摩擦力加载机构。
本装置中,所述试验平台的侧面共设有四根立柱分设于两侧。
本装置中,所述惯性载荷加载机构包括连接于飞机机身上的竖直钢索,还包括杠杆和竖直加载作动筒,所述竖直钢索通过竖直加载作动筒施加拉力。
本装置中,所述摩擦力加载机构包括连接于飞机机身上座舱接地点的水平钢索,还包括水平加载作动筒,所述水平钢索通过水平加载作动筒施加拉力。
一种飞机翻倒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设置一个试验平台,在试验平台上安装机加铰支接头,用于与飞机机头铰接;
b.将飞机翻倒后放置在试验平台上,并将飞机机头与试验平台上的机加铰支接头铰接;
c.在试验平台上的飞机机身两侧设置立柱,并在立柱上安装滑轮,滑轮安装好与飞机机身接触;
d.设置惯性载荷加载机构和摩擦力加载机构。
本方法中,所述立柱包括四根,每侧设置两根。
本方法中,所述惯性载荷加载机构包括连接于飞机机身上的竖直钢索,还包括杠杆和竖直加载作动筒,所述竖直钢索通过竖直加载作动筒施加拉力。
本方法中,所述摩擦力加载机构包括连接于飞机机身上座舱接地点的水平钢索,还包括水平加载作动筒,所述水平钢索通过水平加载作动筒施加拉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 国内首创将飞机完全翻倒后进行试验,这样可以真实的模拟飞机翻倒姿态,并保证了飞机翻倒后与地面接触点挤压受载的准确性;
2.通过机加铰支接头将飞机机头铰支于试验平台上,可以有效防止飞机滑动且未增加多余约束;通过设置立柱紧靠飞机,可以防止飞机侧向摆动,且通过滑轮与飞机接触,可以防止产生额外的摩擦载荷;在座舱接地点通过钢索拉力主动施加摩擦力可以保证载荷的准确性,解决通过相对滑动被动产生摩擦力无法准确模拟摩擦系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飞机翻倒后所受到的载荷情况。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2。
图1示出了飞机翻倒后所受到的载荷情况,图中,G为飞机重心,Pw-向下惯性载荷;Pf-座舱接地点摩擦力;图中飞机水平基准线用于标示飞机的水平面,试验时要用水平基准线作参考标定其它位置,例如应力测量点、位移测量点位置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飞机翻倒后的滑行方向。
图2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飞机翻倒试验装置,以及在本装置基础上的飞机翻倒试验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39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关装置
- 下一篇:液晶显示模组及其组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