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生态基流调控的多级湿地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4224.1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2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盛晟;李军;陈亮;魏俊;芮建良;王银龙;杜运领;唐颖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生态 基流 调控 多级 湿地 净化系统 | ||
1.一种基于生态基流调控的多级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布置于河道内的分水建筑物(1),以及位于该分水建筑物下游、且并排布置的湿地综合净化区(2)和湿地森林区(3);其中分水建筑物包括位于湿地综合净化区(2)入口处的净化区分水闸(1-1)、位于湿地森林区(3)入口处的森林区冲砂闸(1-2),以及与净化区分水闸(1-1)、森林区冲砂闸(1-2)连成整体横亘于河道上的冲砂闸(1-3)和溢流坝(1-4);所述湿地综合净化区(2)的高程低于湿地森林区(3),且两者之间设置侧渗系统实现水体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基流调控的多级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综合净化区(2)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斜坡跌水区(2-1)、消能沉淀塘(2-2)、表流湿地(2-3)、潜流湿地(2-4)、强化净化池(2-5)和浅滩(2-6),其中表流湿地(2-3)和潜流湿地(2-4)之间安装尼龙网(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态基流调控的多级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跌水区(2-1)为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的台阶状,并且各台阶上表面均为沿水流方向上倾的斜面,其倾斜坡度为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态基流调控的多级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沉淀塘(2-2)位于斜坡跌水区(2-1)末端,且塘底与斜坡跌水区(2-1)末端台阶底面的高程差为2-3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态基流调控的多级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流湿地(2-3)为若干基本单元依次连接形成、且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的台阶状,相邻两基本单元之间的高程差为0.5m;每个基本单元均由植被区(2-3-1)和盖板区(2-3-2)组合而成,且两者形成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的台阶状,所述植被区(2-3-1)和盖板区(2-3-2)之间通过坡度为1:3的斜坡连接,且两者之间的高程差为0.2m;其中植被区(2-3-1)种植有挺水植物,盖板区(2-3-2)底部放置用于阻止植被生长的盖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态基流调控的多级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湿地(2-4)包括炉渣、砾石铺设形成的基底(2-4-1),以及铺设于该基底上方的土壤层(2-4-2),其中基底(2-4-1)的入口与表流湿地(2-3)的出水端相接,土壤层(2-4-2)中种植有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态基流调控的多级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净化池(2-5)内水深为0.5-2.5m,水深从池边到中央逐渐增加,池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态基流调控的多级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滩(2-6)延伸至湿地森林区(3)的末端,且其截面呈波浪形。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生态基流调控的多级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坝(1-4)轴线与净化区分水闸(1-1)轴线的夹角为30-4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8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生态基流调控的多级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渗系统包括位于表流湿地(2-3)和湿地森林区(3)之间的粘土夯实层(4),以及铺设于该粘土夯实层上方的砾石层(5),所述粘土夯实层(4)和砾石层(5)均向湿地综合净化区(2)一侧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42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