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类以上电缆的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5287.9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5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江南;王国强;竺永宏;顾建坤;陈静;周柯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12 | 分类号: | H01B11/1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以上 电缆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线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六类以上电缆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电缆是我国出口产品的第二大支柱产品,一根大的电缆由多根或者多对小的对绞线以一定的螺旋距离绞合而成,电缆的总类可分为3类、4类、5类、5E类(也称超五类)、六类以及6a类(也称超六类)等,数据电缆的高性能又与三个重要参数有关分别为阻抗、衰减以及串音指标的好差相关,尤其是6类以上的电缆对其性能要求最高,现有方式中生产六类电缆时为了达到良好的传输效果,在每对绞线上都要包覆铝锡箔纸,这样不仅整个制造工艺麻烦,同时也增加了成本,另一种方式是如图1所示,在每对绞线之间增加一个隔离支架,将每对绞线隔开,可以看出该种结构主要是仅仅通过每对绞线的外缘对外部绝缘层进行支撑,存在着传输稳定性差,会导致诸如阻抗、衰减以及串音等指标的劣化,严重制约着数据电缆工作频率以及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六类电缆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可靠,传输稳定性好,性能大幅提升的六类以上电缆的改进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六类以上电缆的改进结构,由内而外包括内层、复数组对绞线、层纸以及外层,每一组对绞线包括相互对绞扭成螺旋状的两根芯线组,所述的每根芯线组包括导体以及分别包覆导体外侧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在内层内设置有隔离支架,从圆心到隔离支架外侧的支撑距离大于等于从圆心到对绞线外缘距离。
本发明最大的改进之处是相对于原来的技术增加了隔离支架的长度,通过隔离支架对外层进行支撑,而不是以前的通过对绞线对外层进行支撑,这样由于隔离支架的强度更大,使得间隙之间的变化距离变得更加稳定,从而保证了传输的稳定性,使得性能大幅提升。
在上述的一种六类以上电缆的改进结构中,所述的隔离支架与外层之间形成与对绞线组数目相同的容置空间,每个容置空间内放置一组对绞线并使对绞线组之间相互隔离并固定定位。
在上述的一种六类以上电缆的改进结构中,所述的对绞线组数为4组。
在上述的一种六类以上电缆的改进结构中,所述的隔离支架呈十字形。这里通过隔离支架将对绞线组彼此分隔开,消除了对绞线组间嵌套的可能,并使线组-线组之间距离被最大化,提高了串扰性能,隔离支架呈十字形使得导体周围的空气间隙最大化,这样提供了稳定的阻抗性能,提高了衰减性能。
在上述的一种六类以上电缆的改进结构中,所述的导体为实心铜线或者镀锡的铜线,或者由许多的细铜线绞成一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隔离支架对外层进行支撑,使得间隙之间的变化距离变得更加稳定,从而保证了传输的稳定性,使得性能大幅提升,另外隔离支架使得导体周围的空气间隙最大化,这样提供了稳定的阻抗性能,提高了衰减性能,保证了电缆的高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六类以上电缆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中,内层1;对绞线2;层纸3;外层4;导体5;绝缘层6;隔离支架7;容置空间7a;支撑距离S;圆心到对绞线外缘距离D;铝锡箔纸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52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交通监测系统
- 下一篇:无线单串口综合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