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的熵编码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5423.4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4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虞露;何至初;朱兴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7/26 | 分类号: | H04N7/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编码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语法元素的熵编码方法,特征在于,熵编码过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对输入语法元素值进行二值化;二值化之后的bin串包括n(n>=2)个bin串组,第i个bin串组中包含Ni个bin,其中i=1…n,N-i>=1,第i个bin串组中任一bin的二进制序列序号小于第i+1bin串组中任一bin的二进制序列序号;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语法元素值进行二值化后的bin串的第一个bin串组所包含的bin的个数不相同;第二个bin串组包括k个段,其中k>=1,第二个bin串组的第j段bin串包含Kj个bin,其中j=1, … k,K1>=1,且第二个bin串的第j段bin串中任一bin的二进制序列序号小于第二个bin串的第j+1段bin串中任一bin的二进制序列序号;
(2)对所述的第二个bin串组的第1段bin串采用同一套上下文模型进行熵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熵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同一套上下文模型包括以下之一:
(1)整个段的所有bin用一个上下文模型;
(2)整个段的所有bin根据相同的上下文规则决定使用多个上下文模型中的一个。
3.一种语法元素的熵解码方法,特征在于,熵解码过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解析第一组bin,对于所述的语法元素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的语法元素值,使得这两个语法元素值对应的第一组bin的个数不同;
(2) 对于所述的语法元素用同一套上下文模型解析出第二组数据的第一段bin,所述的第二组第一段bin的个数为m,m>=1;
(3)根据解析bin串的规则,解析出该语法元素对应的bin串,所述的bin串经过反二值化过程解析得到语法元素的值,所述的bin串至少包括第一组bin和第二组第一段bin,并且由第一组bin开始,第二组第一段bin紧随第一组bin。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熵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同一套上下文模型包括以下之一:
(1)整个段的所有bin用一个上下文模型;
(2)整个段的所有bin根据相同的上下文规则决定使用多个上下文模型中的一个。
5.一种经过二值化的数据类型及码流,其特征在于,数据二值化之后的bin串包括n(n>=2)个bin串组,第i个bin串组中包含Ni个bin,其中i=1…n,Ni>=1,第i个bin串组中任一bin的二进制序列序号小于第i+1bin串组中任一bin的二进制序列序号;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语法元素值进行二值化后的bin串的第一个bin串组所包含的bin的个数不相同;第二个bin串组包括k个段,其中k>=1, 第二个bin串组的第j段bin串包含Kj个bin,其中j=1, … k,K1>=1,第二个bin串的第j段bin串中任一bin的二进制序列序号小于第二个bin串的第j+1段bin串中任一bin的二进制序列序号;所述的第二组中的第1段bin串采用同一套上下文模型进行熵编码。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经过二值化的数据类型及码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套上下文模型包括以下之一:
(1)整个段的所有bin用一个上下文模型;
(2)整个段的所有bin根据相同的上下文规则决定使用多个上下文模型中的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54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护理壶
- 下一篇: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健身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