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中作地质预报用的折叠式可升降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5556.1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6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钟世航;王荣;李晓昭;郭亮;王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E06C1/12;E06C1/383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蒋家华;查俊奎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地质 预报 折叠式 升降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中作地质预报用的折叠式可升降保护装置,尤其是一种即可遮挡掌子面或其他开挖面上的落石以保护开挖面上操作人员的安全,又可自动升降辅助操作人员上下攀爬开展工作的隧道中作地质预报用的折叠式可升降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隧道中作施工地质预报时,常常要在掌子面或其他开挖面工作,例如陆地声纳法要在隧道掌子面上设一条水平测线,一条铅垂向测线,在测线上操作人员要设检波器和锤击激震,铅垂向的测线需要用梯子攀爬;例如TRT或TST方法也要在掌子面上设检波器和激震点。刚开挖出来的掌子面常有松石,操作人员在掌子面上工作时会有落石伤人;刚爆破开挖尚未喷射混凝土的隧道拱部也常有松石,是重要的安全隐患。因此,许多操作人员要求给予防护和辅助勘查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即可遮挡掌子面或其他开挖面上的落石以保护开挖面上操作人员的安全,又可自动升降辅助操作人员上下攀爬开展工作的隧道中作地质预报用的折叠式可升降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中作地质预报用的折叠式可升降保护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梯,滑动设置在固定梯上且沿着固定梯长度方向滑动的伸长梯,转动设置在伸长梯顶端的折叠梯,设置在折叠梯上表面上的用来保护操作人员安全的保护层,驱动折叠梯绕着伸长梯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驱动伸长梯沿着固定梯长度方向滑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与保护层相连的照明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固定梯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梯单元和连接各个固定梯单元的固定梯连接件;固定梯单元包括两个固定梯纵梁和连接两个固定梯纵梁且提供操作人员攀爬的固定梯横梁;所述固定梯纵梁的两个对称平面上开设有滑道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固定梯连接件为活页铰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伸长梯包括至少一个的伸长梯单元;所述的伸长梯单元包括两个伸长梯纵梁和连接两个伸长梯纵梁且提供操作人员攀爬的伸长梯横梁;所述的伸长梯纵梁上设有与固定梯纵梁上的滑道槽相配合的滑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折叠梯包括至少一个的折叠梯单元;折叠梯单元包括两个折叠梯纵梁和连接折叠梯纵梁的折叠梯横梁;折叠梯纵梁与伸长梯纵梁顶端通过铰链连接实现两者的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伸长梯(2)外侧的伸长梯纵梁上的气缸,气缸轴与折叠梯纵梁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伸长梯内最外侧的两个伸长梯纵梁外侧面上的啮合齿,与啮合齿相配合的齿轮和驱动齿轮转动的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在户外操作用于给电机供电的电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保护层为掺有有机玻璃的钢丝网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设有钢丝网,可以防止掌子面、隧道顶或其他开挖面上落石伤及在其下工作的人员,又可便于操作人员对其上部空间情况做观察。本装置即可作为操作人员在隧道掌子面做水平测线上探测的保护装置,也可作为操作人员在隧道掌子面做铅垂测线上探测的保护装置。在固定梯和活动梯的内侧纵梁上刻有尺度,其中整数米和每30cm均用醒目颜色标记,尺度按标准的米尺/cos200放大比例尺标注,测量人员可直接布置铅垂向测线测点。钢丝网设有由锂电池供电的照明灯,操作人员进行隧道开挖掌子面探测时可利用该照明灯进行照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折叠梯相对于伸长梯展开9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固定梯纵梁与伸长梯纵梁相配合安装的截面图。
图5是操作人员在掌子面或其他开挖面作水平测线探测时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图6是操作人员在掌子面或其他开挖面作铅垂测线探测时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1、固定梯,11、固定梯单元,111、固定梯纵梁,1111、滑道槽,112、固定梯横梁,12、固定梯连接件,2、伸长梯,21、伸长梯纵梁,211、滑块,212、啮合齿,3、折叠梯,31、折叠梯纵梁,4、保护层,5、第一驱动装置,51、气缸,52、气缸轴,6、第二驱动装置,62、齿轮,63、电机,7、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55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准直透镜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合成含硫双酚化合物抗氧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