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夹具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5717.7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9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5/00 | 分类号: | B24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具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夹具。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夹具用于导向器加工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航空发动机中的涡轮导向器一般由内环和外环形成流道,且内环和外环之间设置有多个叶片。为了保证发动机的整体性能要求,涡轮导向器内的流道和叶片两者的表面粗糙度均需达到Ra1.6,由于现有的涡轮导向器的毛坯件一般通过铸造成型,故涡轮导向器内的流道和叶片也通过铸造成型,由于铸造工艺不能使粗糙度达到Ra1.6,故还需对流道和叶片进行后续的加工,由于流道和叶片型面复杂、且叶片之间的结构紧凑、操作空间小,采用普通的机械加工方法不能完成对流道和叶片型面的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抛光效果良好且抛光效率高的一种夹具及其应用方法,以解决采用现有的普通的机械加工方法不能对铸造成型的导向器的流道和叶片进行加工,使流道和叶片的型面达到粗糙度为Ra1.6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夹具,用于夹持具有流道的导向器,包括上夹体和下夹体,上夹体至少部分活动地嵌入下夹体中;上夹体具有用于与流道的扩口端连通的第一环形通道;下夹体具有用于与流道的收缩端连通的第二环形通道。
进一步地,上夹体包括盖板,以及固设于盖板下方且至少部分活动地嵌入下夹体的第一环形块;第一环形通道开设于盖板上且位于第一环形块的内侧;第一环形块的内环直径小于或等于流道扩口端的外环直径。
进一步地,下夹体包括底板以及固设于底板上方的圆筒,第一环形块从圆筒的端部活动嵌入圆筒内,且圆筒的端部与盖板抵接;第二环形通道开设于底板上并位于圆筒的内侧。
进一步地,底板上方位于第二环形通道的内边缘处固设有第二环形块,底板上方位于第二环形通道的外边缘处固设有第三环形块,第二环形块的上表面与第三环形块的上表面齐平。
进一步地,夹具还包括设于上夹体和下夹体之间的密封板,密封板活动地装设于下夹体的底板上。
进一步地,下夹体的底板上设有撑杆,撑杆的上端设有螺纹,密封板通过螺母活动装设于撑杆上。
进一步地,密封板为圆形板,密封板的直径与导向器的流道的扩口端的内环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第一环形块、密封板、第二环形块、以及第三环形块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夹具用于导向器加工的应用方法,使用如上述的夹具,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用夹具夹持导向器;第二步,用磨粒流设备对导向器的流道以及叶片进行加工。
进一步地,第二步具体包括:将夹具及其夹持的导向器置于磨粒流设备中,在压强为500~700PSI的条件下,采用介质为MF12-24S(60)-36S(60)-400S(40)型号的磨粒流,对导向器的流道以及叶片进行20~40次的循环抛光。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夹具及其应用方法,夹具不仅结构简单、可用于固定导向器,且应用该夹具夹持导向器安装到磨粒流设备中时,磨粒流可多次循环对导向器的流道及设于流道内的叶片的型面抛光,抛光效果良好,且抛光效率高,抛光后的流道和叶片的型面的粗糙度可以达到Ra1.6,满足航空发动机整体性能要求。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夹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夹具用于导向器加工的应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例说明
1、导向器;10、流道;20、第一环形通道;30、第二环形通道;2、夹具;21、上夹体;211、盖板;212、第一环形块;22、下夹体;221、底板;222、第二环形块;223、第三环形块;224、圆筒;225、把手;23、密封板;231、撑杆;23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57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大米的精砻、提糠的加工系统
- 下一篇:食品检测试管架